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對粵合作 港人勿自視過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2 16:08:59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對粵合作 港人勿自視過高”的社評說,昨日廣東省及珠三角九市的多位領導,齊到香港參加有關落實“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交流會,可謂盛況空前,特首曾蔭權亦親臨致辭以表高度重視。香港與內地尤其毗鄰的廣東珠三角加強合作,甚至走向經濟一體化,已成了兩地的主流共識,其雙贏好處已是眾所周知,也是無可避免的歷史大趨勢。關鍵在於如何落實,使能產生最快最大效益。

  社評表示,自“綱要”發布後,半年來珠三角各市均認真、積極的部署,並推行新的改革及發展方案,進展神速,故香港必須跟上以防落伍。值得注意者是,在“綱要”推動下珠三角將於三幾年內出現一個嶄新的格局,經濟一體化將邁出大步:在硬件方面有城際快鐵等,可建立區內的一小時生活圈;在軟件方面,各市間已建立多層次的協調機制,包括大經濟區(如深圳與東莞、惠州等)內的協調,和同城化方案(如廣州與佛山等),將形成高度的連接性(connectivity),對發展及市場化改革均有重大推動作用,珠江超級大都會的雛型也將隨之浮現。

  社評指出,但這也將給香港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和機遇。一體化帶來的大市場商機無限,特別是一些“特殊”地區,如珠海橫琴島及深圳前海等的建設,可為兩地的緊密合作提供先行先試平台,新合作模式可由此催生。這將成為兩地開展新型合作的示範區,並為“一國兩制”的實踐帶來新視野,其意義深長。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一體化會帶來更激烈的競爭,香港必須為此做好準備,更切勿自視過高,以為本港優勢無與倫比,別人永遠追不上,一不留神便會有可能被邊緣化。何況香港位處珠三角網絡的一端,一旦流通不靈更易成為“死角”。此外,還須注意一體化帶來的虹吸效應,香港若發展稍有滯後,其人才及資金便會流失,優勢亦隨之轉移,實不可不防。最重要的自然是牢記溫總之前的“不進則退”訓誨,務必要自強不息,奮發向上,加快提升經濟及產業水平,以保持優勢及發展的領先地位。

  社評認為,對於制定“粵港合作框架協議”,香港尤須悉力以赴。這不單會成為兩地合作的導向,也可為把香港發展藍圖寫進未來的國家“十二五計劃”奠定基礎。然而在有關工作中,絕不能單看合作,更根本也更重要的是要規劃好香港本身的長遠發展,既要制定戰略大方向,還要有具體的、可操作的落實方案。沒有這規劃作為基石,則在合作中只會被人牽著鼻子走,陷於從屬及被動地位,與過去香港成為區域發展龍頭的角色剛好相反。港府指出合作可提升及優化廣東產業,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勢提升及優化本港產業。對於內地港商,在要求當地支持前,也應先提出本港的大規模資助行動。

  社評又說,顯然,香港必須有更大的緊迫感,全速制定基建及產業發展大計,並要涵蓋原有支柱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新興產業的催生培育。對許多拖延已久的大項目,如河套及邊區的開發,或十號碼頭、物流園等的興建,都要有明確決定,如何發展或建與不建都要有個了斷。這便要求政府加大投入,並非由開一兩個經機會之類會議,拼湊一些點子便可濫竽充數。香港已到了大幹實事的時候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