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新加坡公務員需要更多“中國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7 10:51:45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發表社論說,新加坡的公務員隊伍需要更多“中國通”。新加坡畢竟是以華人為主的東方社會,中華文化在民間的根基較深,只要政策上予以引導和支持,就能源源不斷地為政府和企業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中國通”。

  社論表示,面對中國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事務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政治家、企業家,還是個人,都不得不重新變換看待中國的視角,重新思考與中國的相處之道。而其中最顯著的共同點,就是所有人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更多地尋求與中國合作。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畢竟不同,它有更好的條件從中國崛起的現實中尋找機會發展自己。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新加坡政府高層與中國政府高層之間的接觸非常密切,因此政府近年來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措施,都與中國發展的步伐比較相適應。

  社論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曾表示,中國在亞洲和全世界都已經成為重要的角色,其影響力還將持續增強,對新加坡也會越來越重要,因此希望將來會有更多學生到中國深造。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很好,新加坡有很多企業在中國各城市、各領域發展,因此國家需要很多深刻了解中國的人才,與中國進行互惠雙贏的交往與合作。他還宣佈,為了培養更多能夠與中國打交道的公務員,政府將設立“海外發展計劃”,為有此志向的大學畢業生和在職青年提供相關培訓,最後把他們納入到公務員隊伍中,使他們成為與中國進行交往的儲備人才。

  社論說,在新加坡,對當代中國有深刻了解者其實並不缺乏,與中國社會保持密切交往的“中國通”也不乏其人。但是,在公務員系統中,特別是在前臺與中國政商界進行直接交往的公務員中,真正的行家裏手或者遊刃有餘者當屬稀有人才。十多年之前,這種“人才荒”顯得還不那麼突出,但現在卻已經變成不可回避、必須正視的問題。最近幾年來,新加坡教育當局密切配合政府的發展戰略,在中學階段就開始激發學生們對當代中國的興趣,諸如“雙文化”和“中國通識”等選修課程,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為未來“中國通”的成長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可以說,要培養更多真正了解中國的人才,就必須繼續從青少年做起,從校園開始做起。

  社論認為,以新加坡當前的整體教育模式和“中國通”的培訓途徑來看,未來與中國打交道的人才將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再加上中國已經是世界的一部分,其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凡是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的人才,其視野也會廣闊,潛能也很大,足以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施展拳腳。因此,新加坡培養的“中國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世界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