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兩岸領導人會面已是不能迴避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9 13:42:41  


目前兩岸關係正邁向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康莊大道,兩岸必須未雨綢繆,開始思考提升雙方會面及協商的層級。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馬英九二十六日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後,中共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立即發來賀電,恭賀“馬英九先生”當選主席。而馬英九隨後也回電向“胡錦濤先生”致謝。這是兩岸領導人首度以“函電”展開對話,我們非常肯定,希望未來兩岸領導人持續進行這類良性互動,累積雙方互信,共同為兩岸人民開創和平發展、經濟繁榮的新世紀。 

  社評說,兩岸關係自去年馬英九就職後,就開始展現高度和諧的一面,尤其是海基、海協兩會自去年六月恢復協商以來,雙方一共舉行三次會談,簽署九項協議及一項陸資來台共識,現在兩岸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均已實現、大陸專業人士來台人數也大幅增加,其他如兩岸郵政、通匯、金融合作等也將次地展開。 

  在兩岸關係發展如此密切的情況下,兩岸勢必要建立全方位的溝通管道,以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相關問題。目前兩岸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管道運作地非常順暢,而兩岸官方也已經在海基、海協兩會所搭建的平台上進行溝通協商,兩會平台確實為兩岸人民解決不少實質問題。 

  但是,隨著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層面愈來愈廣、愈來愈專業、也愈來愈複雜,未來一定會由經濟問題逐漸衍生至社會、文化、甚至政治問題,因此,兩岸除了開始官方實際接觸外,也勢必要思考提高兩岸對話協商的層級,尤其是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特別是前些日子遠見雜誌的民調顯示,有58%的台灣民眾認為馬英九有必要和中共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建立直接溝通管道,顯見大多數台灣民眾非常期盼兩岸領導人建立直接溝通管道。 

  社評說,至於如何建立兩岸領導人的溝通管道?過去兩岸曾經透過國共兩黨的溝通平台,舉辦過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三次“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五次“產業標準化論壇”、以及青年、婦女、勞工等論壇,為雙方搭起全方位的溝通橋樑,“國共平台”的運作相當順暢,也得到兩岸高層的肯定。如今馬英九以當選國民黨主席,可以開始思考透過“國共平台”與大陸領導人胡錦濤建立溝通管道的可行性,同時研究未來兩岸領導人透過“國共平台”見面的可能性。 

  現在兩岸領導人雙方已經透過“國共平台”,開始進行“函電”往來,下一步我們建議:第一,建立雙方“傳真熱線”,隨時透過傳真,傳遞雙方的訊息;第二,建立“馬胡電話熱線”,隨時透過電話,溝通雙方的意見;第三,建立雙方網路通訊系統,如雙方可通E-mail、來段MSN,等到雙方稍微熟悉後,就可以來個“視訊會議”,先在網路上見面,建立雙方互信,待一切水到渠成,雙方再來思考正式見面的時間、地點、稱謂等問題。 

  社評說,至於馬英九與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會面的稱謂問題,目前或許兩位領導人會面要呼稱對方的頭銜仍有高度的敏感性,所以我們建議兩位領導人不妨先以兩黨領導人的身分見面,雙方可以“主席”、“總書記”稱呼對方。至於見面的場合及時間,我們建議雙方可透過“國共平台”在第三地舉辦“兩岸論壇”的場合見面,而這個地點以新加坡最佳,因為一九九三年兩岸曾在新加坡舉辦過“辜汪會談”,在此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確實有其歷史意義。 

  總之,目前兩岸關係正邁向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康莊大道,兩岸必須未雨綢繆,開始思考提升雙方會面及協商的層級,而兩岸領導人會面已是兩岸未來不能迴避的問題,我們建議兩岸領導人可以先透過“國共平台”,以兩黨領導人的身分在第三地會面,等到逐漸累積雙方互信與共識後,再以兩岸領導人身分會面,如此才有可能達成馬英九所揭示的“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兩岸願景。 

  社評說,我們誠摯希望馬英九能善用“國共平台”,為台灣人民開創最有利於台灣利益的兩岸關係,同時也希望在野黨能全力協助,不要刻意杯葛,畢竟兩岸領導人若永遠都避不見面,那兩岸關係的發展一定會遇到瓶頸,這絕非兩岸人民之福!也絕非台灣人民之福! 


    相關專題: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主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