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揭秘:蔣氏父子研製原子彈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3 14:37:09  


 
  國民黨原子彈“種子計劃”的起步
  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前,日後名列“原子能研究委員會”成員的11位學者由俞大維率領,在重慶會見了蔣介石。蔣令軍政部撥10萬元法幣作啟動費用,並指示兵工署騰出一間大禮堂作研究人員辦公場所。蔣介石也欣然同意了俞大維提出的原-子彈專家培育計劃。

  按俞大維的方案,由軍政部派遣青年科學家到美國學習最新的原-子物理科技,學成回國再參與原--子彈計劃。蔣介石允諾撥用美國退還中國的庚子賠款,作為青年科技人才赴美深造經-費。選派美國的留學生,由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分別選拔。吳大猷挑選了朱光亞、李政道,曾昭掄挑選的是唐敖慶、王瑞醯,華羅庚則挑選了孫本旺、徐賢修。

  1946年秋天,三大科學家率學生赴美。這不僅是國民黨原子彈“種子計劃”的起步,更是中國原-子科學史上的重要篇章。

  1946年6月,國民黨政府悄悄成立了“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它是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之後,第一個成立的國防科技研究單位。俞大維希望“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和稍早成立的“國防科學委員會”緊密配合,進行原-子彈研究。在經費十分拮據的情況下,蔣介石指示撥給美金50萬元。

  然而,尚處於萌芽狀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卻由於國共內戰龐大的軍費支出而夭折。

  1947年4月21日,國防部部長白祟禧建議設立“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同時增加“國立物理科學所”的相關研究設備,要求撥給經費140餘萬美元,外加第一年補充設備費100萬美元,共為240餘萬美元。蔣介石親筆批複白祟禧的簽呈:“目前國庫支應浩繁,外匯亦須節用,所請設立原子物理研究所一案,似應緩辦。”爾後,國共戰局愈來愈不利於國民黨,“緩辦”兩字為蔣介石的原-子彈大夢暫時譜下了休止符。

  1949年,63歲的蔣介石退守台灣孤島,國民黨政府朝不保夕。兩三年前,由軍政部派遣赴美留學的那批青年科學家,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也星散海內外。吳大猷滯留美國,華羅庚選擇留在大陸。曾昭掄因有俞大維的關係,1949年赴台,在“台灣肥料公司”短暫任職,旋即借故悄悄借道香港返回大陸。唐君鉑將軍生前透露,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火箭專家,日後成為大陸導彈之父的錢學é-擺脫美國當局層層刁難後,1955年後曾從美國輾轉經-由日本到台灣,短暫停留後自知無從發揮,默默離台,經香港回到大陸。

  國民黨遷台之初,這批科學家除徐賢修之外幾乎無人到台灣投效蔣介石。國民黨的原-子彈計劃,終在內戰炮火下化作一縷青煙,無影無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