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人在台成禁忌話題 兩岸需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0 00:25:44  


吳玉山
 
  吳玉山:馬英九在認同與意識形態表述上的變化 

  我是研究政治學的,所以就從選舉這一塊開始看。我觀察到,馬英九先生在差不多2005、06年到總統選舉之間,他在認同與意識形態的表述上其實有蠻大的差別:2004年國民黨二次失敗以後,為了生存和發展,一方面尋求基本政治支持者的認同,另一方面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主張與大陸接觸,連宋也在這個情況下先後訪問大陸。那個時候的馬英九還是比較傳統的國民黨人,認同終極統一(晚統),但沒有一個時刻表,非常像他參與制定的“國統綱領”。

  可是從2006年開始,大概也是在陳水扁“廢統”那段時間,馬英九在《自由時報》登了一個廣告,認為台獨也是一個合法的選項,結果鬧了蠻大的風波。但從此之後,馬英九的競選操作就不斷地往中間靠,因為他認知到,在台灣統、獨兩邊都是少數,很多人都是在中間,認為中間才有票。因此,在選舉的考量下,中間這塊是最重要的,所以馬就真真實實地往這塊走;若再看馬各式各樣的論述,包括不統、不獨、不武,都表明馬要走中間路線。

  在意識形態上馬可能由中間向綠色方向滑動

  馬英九知道,中間選民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中間這塊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在拉扯。因此,馬英九在種種論述中,為了呵護中間這一塊,通常是表述完這一面後,又會表述另一面,以此來表示他在中間。所以他的就職演說裡頭,一方面說祖先埋骨至此,另一方面又用中華民族的詞語。 

  兩種意識形態拉扯的結果,馬英九向綠色方向滑動的可能性比較大。正如有人說,陳水扁八年執政最大的貢獻,是把國民黨拉到綠的這邊來,有若干的道理。 不管馬英九的意識形態如何,在台灣整個的光譜繼續往綠的方向滑動時,馬英九在面對中國大陸的時候就更困難:經濟上馬要靠大陸,但由於他的政權的合法性上,他必須把自己操作成非常具有台灣本土認同;他的下半身和上半身、他的腦袋跟他的胃腸是分開來的;他對台灣的表態與對大陸的表態是不可能一樣的,但是他必須同時做兩種表態來滿足現在對他來講都不可或缺的考慮根源,他當然就左右失措,被人抨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