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權:馬救災不力 負面效應陸續、廣泛呈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1 13:21:32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日發表評論員富權的文章說,四年間兩次縣市長選舉,馬英九在藍軍候選人及其支持者的心目中,儼然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二零零五年的第十九屆縣市長選舉,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是國民黨籍候選人勝選的保證,各位候選人都搶著邀請他為自己站台造勢。到最後關頭,馬英九採納了劉兆玄的點子,公開聲稱如果國民黨拿不到過半席位,他將辭去黨主席,結果激發了國民黨支持者的“危機感”,原來認為“不差我這一票”的選民都踴躍出來投票,結果國民黨一下子拿下了包括台北縣在內的十四個縣市,並催發了此後兩次重大選舉(“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都獲狂勝的效應,徹底推翻了所謂“鐘擺理論”。但今次的第二十屆縣市長選舉的選情走勢卻完全不同,馬英九好像突然變成了“票房毒藥”,部分縣市的國民黨籍候選人已悄悄地將與馬英九合照的宣傳看板撤下來,說是擔心將會被馬英九拖累。更讓馬英九難堪的是,昨日國民黨中央宣佈花蓮縣長黨內初選結果,奉馬英九意旨辭去“衛生署長”職務參選的葉金川,卻黯然落敗於花蓮縣政府參議杜麗華。由此有人評議說,這是馬英九“施政無能”、“救災不力”引伐的嚴重負面效應,也是一個嚴重的警號:馬英九頭上的“光環”已經完全褪色,他今後只能是一個普通的政治人物,再無“光環”加持。

  文章認為,實際上,馬英九頭上“光環”嚴重褪色的現象,早在花蓮縣長黨內初選之前就已經顯現。據台灣媒體報導,“救災太慢,重建太快”成了馬英九政府面對“八八水災”後的窘境,年底縣市長選舉更可能因為馬英九政府施政不力而受牽連。以前罵陳水扁就有票,但這次進退都難,是二零零零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以來,國民黨打選戰從來都未見過的困境。過去選舉時,馬英九都是候選人爭取的“天王”,不但看板文宣一定要有合照,連宣傳車也不例外,而每位侯選人對馬英九為其站台的時間和前後順序都要斤斤計較,也因此連輔選時間還都要平均分配,免得有人吃味。不過,這次“八八水災”讓馬英九的“光環”完全被土石流所淹埋,民眾的不信任重創其聲望,在地方上已有藍軍候選人悄悄撤下其與馬英九的合照,擔心自己的選情會被馬英九、劉兆玄拖累。災後第二周,多個縣市長參選人開始跟馬英九劃清界線,所有活動都盡量淡化選舉色彩,活動上也不敢講半個字要支持者“挺馬”或是“挺政府”。

  這種情況,也已讓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看破。他直言指出,馬政府上任一年多,兩岸政策確實受到關心經濟的民眾肯定,一度讓國民黨在迎接年底選戰時,相對於民進黨是多了百分之二十的“大局優勢”,這點讓綠軍難以追擊,“甚至連南部縣市民進黨也不見得有優勢”。但這次水災就像面鏡子,讓當初因為“形象”投給馬英九一票的選民,不僅看清“形象不等於能力”,更抵銷掉馬政府在兩岸政策上創造的優勢。

  目前台灣多數縣市長選舉的勝負,八成取決於地方因素,剩下二成則是選民對政黨的形象投票,儘管比重不多,但馬政府在水災前擁有的二成全局優勢,絕對是不利於民進黨,而現在這個優勢既已消失,等於宣告藍、綠正式站在地位相當的起跑線。馬政府失能的後遺症就是讓“形象牌”貶值,年底縣市長候選人如果想再以“形象”橫掃對手,恐怕就是癡人說夢。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