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緊張和期待告一個段落 中國再出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3 16:36:51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聯合早報》2日發表曾昭鵬文章說,氣勢磅礴、振奮人心的國慶閱兵儀式過去了,光影交錯、煙火璀璨的聯歡晚會也過去了,隨著60周年建國大慶的高潮結束,北京這幾個月的緊張和期待終於告一個段落。

  大慶後第一天,沉澱心情,這或許是一個更適合冷靜思考中國未來發展的時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它會如何繼續前進,過程會不會像過去60年一樣艱難及曲折,這些疑問都有待時間解答。

  不過,回想1日觀看閱兵轉播畫面時的感覺,心裡想著的是:中國確實再出發了。

  十年前閱兵,當時已開始崛起、潛力引起全球矚目的中國雖有一定的發展成就,但卻還未被真正視為綜合國力堅強的大國。十年後,此刻的中國可說已名正言順躋身強國前例,而其一舉一動自然受到世界更多且更大的關注。

  國慶前夕,一位受訪者和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說:“十年來可以感受到中國的進步,近幾年這樣的感覺特別明顯,進步的速度在加快。這次閱兵算是一種宣誓,以後中國將發出更大的聲音。”他自信的語氣,或多或少代表了如今的中國人,充分體認到自己國家的實力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形象在他們的認知中是強大的,而且必須對外發聲。

  凝聚人心的閱兵儀式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特殊時刻,而它又給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什麼印象?

  國慶前翻閱一些西方評論文章和報道,發現其中有些相當有趣地使用英文的“Party”一詞,概括60周年國慶慶典對中國的雙重象徵意義:中國共產黨(“政黨”) 盡情歡慶(“派對”)。

  在它們眼中,這次“十一”國慶當天的民眾參與程度不足,歌舞升平的慶典及張燈結彩的街頭展現的另一面其實是中共“奧威爾式”(Orwellian)黨機器的強大動員及社會控制能力。軍人整齊劃一“如機械人般”正步向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站在城樓上的檢閱,與中國有意追求的現代化及和平的國家願景和形象格格不入。

  這種近乎苛刻並帶有一定偏見的批判態度,對中國執政者來說應早已不足為奇。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及中國必將民主化等看法曾流行一時,至今還在以不同形式繼續被討論著,但執政者清楚知道自身無需滿足西方對它的理想狀態的想象。

  改革開放實現的大步跨越,讓“中國特色”或“中國模式”成為執政者這些年來對外界最好的回應。銳不可擋的增長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新的挑戰,全球金融危機暴露了中國發展模式的不足和弱點,但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契機。中國能否順勢而上,考驗它對形勢變化的駕馭和適應。

  世界環境瞬息萬變,內部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凸顯中國前方的路不會一帆風順。揚帆出發前往下一個歷史節點,摸著石頭過河,看來對它來說可能還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