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樹立形象靠自己 中國藉大外宣向世界發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9 17:24:41  


  中評社台北10月9日電/中央社報道,在國力逐漸壯大後,中國大陸愈加在意自身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尤其近年來在國際輿論處處挨打的經驗,讓北京當局決心化被動為主動,透過自己的媒體,向世界傳達中國的聲音。

  由新華社與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多家主流媒體合辦的“世界媒體峰會”今天開幕,共有百餘家各國媒體與40多家中國媒體負責人出席,代表人數近300人。

  這次峰會的召開,除了集思廣益傳統媒體在數位時代如何因應新媒體的衝擊,也可視為中國政府加強對外宣傳政策的一部分。

  去年底,大陸受眾最多的中央電視台2009年大型元旦晚會由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英文國際頻道、法語頻道、西班牙語頻道並機直播。這是央視首次使用多種語言全球直播大型文藝晚會。

  今年7月開始,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由16版擴大到20版;稍早前,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英文版在4月間創刊。

  官方媒體的連串改革著眼“向世界傳達中國的聲音”,要透過逐步建成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外宣格局,在國際社會樹立中國的形象。

  北京當局決心加強“宏大的對外宣傳格局(大外宣)”主要是因多年來在國際輿論中處處挨打的經驗與教訓。從“中國威脅論”到西藏、新疆問題,從官方到媒體,中國大陸常有“有話說不清”的感慨。

  人民日報總編室主任謝國明在擴版前曾公開表示,“08年系列重大事件成人民日報擴版推動力。”

  在大外宣的政策下,多年前北京媒體界希望新華社開辦電視台的呼聲又再響起。今年7月1日,新華社開闢英語電視新聞,透過大陸海內外電視台、網站、手機電視等管道,報導中國國內外重大事件以及國際間的重要涉華事件。

  隨著這次世界媒體峰會的召開,當新華社社長李從軍,以承辦媒體的身份會見來自全球各媒體負責人的照片與新聞呈現在各國讀者眼前時,新華社的地位無形中也跟著提升。

  分析家指出,新華社等官媒的“做大、做強”與提升形象,是官方大外宣政策的規畫目標,在媒體力量增大、變強後,中國的發言會更有力量,已往國際輿論一面倒的情況也勢必漸次改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