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訪漢寶德:兩岸藝術各擅其長應相互學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2 00:46:53  


漢寶德是台灣知名的藝術、教育學者。(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0月22日電(記者 倪鴻祥)兩岸關係除了經貿交流,文化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要項。“總統府資政”、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兩岸分隔60年各有不同境遇,大陸發揚傳統藝術超過台灣,現代藝術則是台灣較擅長,但無論如何,兩岸交流應多交流,互相學習,努力詮釋,藉以得到世界藝術的認可。

  漢寶德,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台南工學院建築系(現成功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曾任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台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國策顧問”。

  漢寶德表示,文化有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廣義的文化,是指傳統文化加上家、孝,以及忠實、忠勤的觀念。大陸過去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傳統美德保留得很少,比起台灣長期維護中華文化,大陸在廣義的文化上,與台灣還有相當距離。

  他指出,狹義的文化就是指藝術,包括古建築。大陸過去也曾壓制傳統藝術,現在已肯定價值,並在政府支持下,把老藝術家找回來。這些傳統藝術一經倡導,就會超過台灣。因此,這方面兩岸文化交流毫無問題。

  從新藝術的觀點,漢寶德表示,大陸以前認為現代藝術是代表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早期不准發展,台灣發展得比較早,所以在抽象畫、雲門舞集的舞蹈等,都超越大陸。不過大陸的繪畫受到全世界重視,這是因為大陸學的是俄國寫實主義,加上紅衛兵時期對人性的傷害,所以大陸對人性的批判,對社會災難的感受,換言之,大陸擁有可以製造偉大藝術的環境,台灣沒有,也無法感受、學習。

  有人認為,台北故宮文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北京故宮建築是骨幹。對此,漢寶德曾經親自參觀北京故宮保存文物的倉庫,發現北京故宮實際收藏的數量比台北故宮還多,而且品質相去不遠。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