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變遷,兩岸關係大躍進,宋東文對世界與政治均有了重新的認識,但是,“統派”的立場卻沒有改變。(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7日電(記者 蘇麗閑、陳耀桂)宋東文先生,台灣“夏潮基金會”董事長,也是若水堂董事長。
若水堂是台灣最大的簡體字圖書連鎖書店,在台灣從北到南一共有6家。自2002年開始,宋東文將大陸圖書源源不斷運進台灣,每年銷售數十萬冊。大陸最近剛出版的、很紅的《朱鎔基答記者問》,也擺在若水堂的書架上。
5日下午,中評社高層訪問團與宋東文先生在位於台灣大學旁的若水堂書店,深入長談。
“在台灣賣大陸書,處處陷阱、步步地雷”。宋東文一坐下來,就說出他的感慨。他說,因為台灣有政策法規限制,又有版權等問題,經營大陸書真是不容易,做了七年,今年才首次有望達到收支平衡。
經營大陸圖書不賺錢,甚至會賠錢。但宋東文認為,這有助於促進兩岸交流,培養台灣年輕一代的“中華情結”,於是他堅持做下來。宋東文介紹,“若水堂”的名字緣起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宋東文是一個“左統”,長期承受各種各樣的評價,貶的,褒的都有。是什麼力量讓宋東文能夠長年堅持推動兩岸文化、學朮交流?宋東文說跟他年青時候的信念或理想有關。
宋東文特別傳給我們一篇有關他的文章,供我們參考。宋東文曾說,讀大學的時候他第一次看到《共產黨宣言》,立即有一種終於找到精神家園的興奮。從那天起,他便開始“心向祖國,心向統一,心向共產黨”。
30多年過去了,世事變遷,兩岸關係大躍進,宋東文對世界與政治均有了重新的認識,但是,“統派”的立場卻沒有改變。
一個人在20歲的時候有過夢想與激情,是非常自然的。但是,到50歲的時候仍然能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卻是絕頂幸福的一件事。在某種意義上講,宋東文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