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兩岸同屬一中 是國統綱領的表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4 10:33:43  


鄭必堅表示,只要不斷地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就能夠形成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把握和共同開拓。(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1月1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點評文章說,以中共中央黨校前任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為團長的一批大陸“重重量級”學者,正在台灣參與“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由於涉及兩岸的軍事、外交等敏 感議題,大陸學者不可避免地會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否則,大陸放鬆對台灣的軍事與外交壓力,就會變成鼓勵偏離“一中”,甚至鼓舞“台獨”。對於大陸的此一立場,應予理解,才能謀求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建設性途徑。 

  文章說,在大陸的“一中”論述中,原來說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近年已改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同時,原來強調的“一中原則”,自去年底胡六點發表以來,改為著重強調“一中框架”。從這些變化來看,不能說沒有正面意義,畢竟“大陸和台灣同屬一中”,是九十年代台灣“國統綱領”的表述,而“框架”亦比“原則”來得相對彈性。 

  事實上,台灣所依據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現行的法律和行政架構,都是一個中國架構(或稱框架)。同樣地,大陸所依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政治主張,也是一中架構。所以客觀上,海峽兩岸是以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分別認知“兩岸同屬一中”。這應該就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礎。 

  因此,如果像民進黨執政時期那樣推動“法理台獨”,企圖推翻台灣自己的一中架構,就必然與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進行軍事攤牌。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維持台灣自己的一中架構,這固然與大陸的一中架構存在某些分歧,但已排除了兩岸軍事攤牌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在現實狀態下,兩岸還不可能對“同屬一中”的內涵有一致看法,但各自表述的“同屬一中”確實來自國民黨的重新執政,這給雙方求同存異,進而聚同化異,提供了歷史機遇。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