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稱中國實現45%減排目標將損失五千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6 09:36:10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哥本哈根會議無疑是當前最受關注的話題。除了會場上的激烈交鋒,在會場之外,中國政府之前做出的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減少40%~45%的承諾,將給未來的中國帶來多大的挑戰?

  在赴哥本哈根之前,中國人民大學能源與氣候經濟學項目組核心成員王克博士,就這些問題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採訪。

  統計上的難題

  記者:現在人人都在說減排、低碳,我國政府也做出了一個明確的減排目標: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減少40%~45%。現在我國碳排放量是多少?碳排放強度應該如何確定?

  王克:從字面意思理解,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就是用當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以當年GDP總量。200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提到,200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為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0.7億噸。甲烷約為7.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氧化亞氮約為3.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從1994年到200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年均增長率約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

  我國正在開展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的工作,其中主要的工作是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編制。預計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完成,我們就能引用更為權威的排放數據。但是截至目前,除了上述1994和2004年數據,關於我國碳排放量的數據都來自其他非官方機構,包括很多國際機構,例如國際能源署、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等。這些排放數據,一般都是根據能源消耗總量及結構,以及單位能耗產生的碳排放量,再考慮一定的經驗系數換算得出,誤差比較大,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也不相同。

  實際上,碳排放量的核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化石能源燃燒和工業過程兩種渠道。僅就前者來說,同樣使用一噸煤,在不同的工業部門,不同的工序,由於煤的灰分、含硫量等成分不一樣,燃燒過程的熱效率不一樣,碳排放的差別也很大。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中國2007年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量是60.2785億噸。但是,這都是相關研究的參考,並不足以成為我們制定政策的依據。中國政府在宣布減排目標的同時,也表示要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這將是哥本哈根會議結束之後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GDP損失超5000億元

  記者:您認為中國要實現這個承諾,今後會面臨哪些挑戰?

  王克: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處於城市化和工業化背景下相對較高碳密度的重化工業主導階段,能源資源禀賦以高碳的煤為主等多方面現實原因,中國的碳排放總量還是會呈現上升的趨勢。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下,如果沒有重大技術突破,沒有外部足夠的資金支持,我個人認為,2050年之前我們都很難達到排放量峰值。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全球動員反暖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