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宏明建議,唯有儘早規劃ECFA簽訂後的商品、服務業市場“自由化”與開放大陸來台投資之進程,並提出相應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才能穩健地因應後ECFA時代的挑戰。(中評社 康子仁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19日電(記者 康子仁)兩岸簽署ECFA之後,對台灣究竟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前“國安會”諮詢委員、台灣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17日出席一場座談會時主張,台灣唯有儘早規劃ECFA簽訂後的商品、服務業市場“自由化”與開放大陸來台投資之進程,並提出相應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才能穩健地因應後ECFA時代的挑戰。
蔡宏明是在出席台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兩岸簽署ECFA與MOU之可能發展”論壇時做上述表示。他指出,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針對簽署ECFA對台灣就業影響之動態模擬結果顯示,台灣目前1,010萬的總就業人數可望再增加25.7萬至26.3萬人,簽署ECFA後工作機會不但不會減少還會增加。本土資金、技術和台商不但不會外移,反會根留台灣並深耕台灣,不過,民進黨的判斷剛好相反。
蔡宏明說,“經濟部”已經公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可能內容”,未來兩岸將針對ECFA簽署“ECFA協議本文”(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第三章經濟合作、第四章早期收穫、第五章其他)、“商品貿易早期收穫(零關稅協議)計劃清單”、“服務貿易早期收穫計劃清單”等文件。
蔡宏明強調,若參考“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之實施過程,ECFA生效後,最早發生影響的將是“早期收穫計劃”,“經濟部”提出早期收穫清單項目近500項,納入石化中上游、紡織、面板、機械、汽車及其零組件等5大類產品,未來有利於相關台灣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