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邵宗海:回顧2009兩岸政治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2 00:43:57  


 
  但是,墮着豉治談判的可能唘動,作為基礎的兩岸政治互信在2009年卻備受考騐。有幾件事發展至今仍存有負面的影響,是兩岸尚待需耍去解決的關鍵:

  在北京方面,撤彈的決心不強,把“不武”的要件建立在“不獨”之外,還耍台北要有“恊商”與“統一”的意願。其實,北京的確逐漸減淡它對台用武的念頭,但是如果沒有一點在對台軍事部署有調整的念頭,又想在政治互信中取得斬獲,恐怕很難說服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

  台北在兩岸互信基礎建立上,也同樣沒有交出好成績:“胡六點”發表一週年,馬英九始終沒有在政治問題上作過任何的積極回應。北京倒不是在意馬若回答是否會有不妥,但迄今耿耿在懷的卻是馬好像一點也不在意胡曾經那麼努力在作政策調正。馬如持續沈默,恐怕彼此的情結會更結深。此外,批准達賴訪台,雖是馬英九設法凸顯了“主權”運作,但也觸及了北京最敏感的神經,恐怕北京不會單純就予了結。再加上馬英九不時的重申“在他任內不會談到兩岸統一”,要北京對他仍然充滿信任也是強人所難。最近,大陸學界一直在批台灣學界部份人士對“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過份強調,其實某些箭頭卻是指向與馬政府“國安”系統有密切關係的智庫,會不會“一中之爭”延燒到兩岸當局的舊傷,恐怕是兩岸互信建立的考騐。

  在沒有更好人選能取代馬英九今日作為台灣領導人的角色之前,或者也可以說,當比起民進黨來說,馬還是一個比較能讓北京接受的人選時,北京的對台政策在近期之內應是不可能有任何結構性的改變。所以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顯然是建立在目前在台灣馬英九無可取代的地位上,但是面臨兩岸政治互信仍然不足,而政冶議題已經逐漸的逼近,台北仍要承當很多的風險。

  (作者為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