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馬英九以主權論述合法化台獨主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5 11:00:58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何在,這才是要害。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於今看來豈是積極的,馬英九何以拿不出真正能代表正藍營的想法和策略?是個人私心還是承擔了無法公開的壓力?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美國世界日報4日社論說,馬英九在新年元旦祝詞中重申“不統、不獨、不武”和“九二共識”,聲言這不是消極地維持現狀,而是積極地爭取一段足夠長的時間,讓台海持續和平發展,並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為兩岸爭議尋求一條務實可行的出路。這是很好的開場白,但細讀馬英九的元旦祝詞,雖著力描述兩岸和解和成就,但同時也呈現極大的片面性,很難樂觀馬英九之於兩岸政治議題能有開拓性的思考。

  社論說,就在發表元旦祝詞的前一天,馬英九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強調,大陸仍舊對台部署約1300枚飛彈,在其所制定的法律及政治主張中,也沒有放棄以武力處理兩岸問題。“我不相信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簽署和平協議”。但正因為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仍有許多不確定變數在,更有必要尋求政治上的和平協議,也才可能排除飛彈和用武的主張。兩岸今天所以未見衝突,而且能打開三通局面者,當然是和解政策使然、當然是出於政治考量而非其他。

  就馬英九的說法,歷經60年兩岸的分治,國共內戰的格局已經出現質變,兩岸皆產生不同的政治體制與社會規範。要處理兩岸間的各項問題,不應單純考量歷史因素,更應盱衡兩岸政治現實及台灣民眾之感受等。馬英九把統一命題擴大為各項問題,而且把焦點放在台灣民眾的感受,基於同樣的推理,難道大陸領導人敢於忽視人民的感受,且不必尊重?這就是台灣的片面性。

  社論說,馬英九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也早已成為“主權”在民的民主社會;台灣的未來,當然是掌握在台灣2300萬人手中。這是自我窄化,並以“主權”論述合法化台獨主張。試問今天兩岸的困局出在那裡,兩岸不協商統一,試問協商的議題為何?沒錯,兩岸應和平相處,但那是什麼樣的格局,是國與國,還是為兩岸未來的統一大業作出安排?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何在,這才是要害。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於今看來豈是積極的,馬英九何以拿不出真正能代表正藍營的想法和策略?是個人私心還是承擔了無法公開的壓力?馬英九說不會一廂情願,不會將台灣對外關係完全寄託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會採取平衡原則,讓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相輔相成。而且此一作法證實已在參與國際空間的議題上取得了良性循環。

  問題是,這種良性循環若非北京的善意,那是台北片面所能取得。馬英九這種平衡論也未免太一廂情願了。

  況且大陸的快速崛起,必要承認大陸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但馬英九隨即說,在民主制度、人權保障、法治水準、創新設計與生活品質等層面,仍與台灣有一定差距雲雲。馬英九說,“在與大陸交往過程中,樂於分享台灣人民的價值觀與生活經驗”,但這是否有必要像馬英九所言:“讓這些成為台灣人昂首闊步的精神標誌”,則有待斟酌。

  馬英九元旦祝詞說:正因為“中華民國”是民主“國家”,兩岸政策必須受到“國會”與輿論的監督。任何攸關人民福祉的兩岸協議,一定虛心聽取各界意見,加強與在野黨和人民溝通,以尋求共識,爭取支持。從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在野黨的地位不但等同台灣人民而且置於台灣人民之上,是以馬英九的元旦祝詞與其說是說給台灣人民聽的,不如說是說給台獨人士聽的,而且有取悅之嫌。難不成這是馬英九自我綠化的又一驗證。

  社論說,馬英九主張應和大陸人民分享民主和自由,這是個開闊的提法;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中國的觀念和框架如何維繫,兩岸如何才可能達致分享一個中國的“主權”的概念,從而形成可以運作的機制,這才是馬英九必須面對的歷史使命。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