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從王毅談話解讀中共對台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5 09:48:02  


  中評社台北1月25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就在國台辦主任王毅特別在1月18日春節之前,發表2009年兩岸關係的回顧,以及瞻望未來一年兩岸關係進展的談話之時,台北各報在20日又以顯著的版面與標題,報導了王毅在接見高雄市議會訪問團時,被轉述他提及對台灣在追求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簽署之後,再尋求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的正面看法。 

  文章說,但是這項報導很快就被國台辦發言人提出“澄清”,強調王毅僅提ECFA的商簽會對台灣經濟有好處,但從未提到FTA。而且國台辦網站在19日發布這則新聞稿時,也的確沒有隻字提及有關ECFA或FTA。這項傳聞不管是講者無心、或者聽者有意,國台辦的立場重新說明,就是說明北京重申它不會對台北“從ECFA延伸到FTA”的做法表達任何立場。但是對比王毅在18日談話中才語重心長的提醒“為今後(兩岸)破解政治難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筆者也忍不住對兩岸關係今後可能發展到政治議題的趨勢上,有股強烈憂心湧上心頭。 

  兩岸政治談判難處仍多 

  文章說,基本上,北京對台北可能會與其他國家發展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例如FTA的簽訂,的確不能有任何立場的表達。它不能有正面的看法,正是因為北京不樂意見到這樣情勢的發展,會有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確立。但是面臨目前兩岸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機遇,北京也不能存有太強烈的杯葛心態,搞不好就像王毅去年6月18日在舊金山僑界曾說過的一段話,那就是“一些台灣民眾對大陸仍然缺乏瞭解甚至存在誤解,對發展兩岸關係還持有這樣那樣的疑慮”,所以北京的回應更需謹慎。 

  但是當政治談判不斷被北京提起,台北也了解到政治議題最終將不可避免,那麼兩岸對這個問題的歧見與矛盾無法圓滿解決之時,就如王毅所體會到“今後的道路可能並不平坦”。 

  一個中國框架乃是核心 

  文章認為,儘管王毅再三力陳要“前瞻性地思考如何把握和對待兩岸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和分歧,為最終破解這些難題開闢道路,創造條件”,可是一個中國原則,以及台灣政治定位最後是否能被台北接受,仍然留下給外界一種“兩岸不可能平順度過政治談判困境”的疑慮。 

  最重要的是,王毅在談話中曾特別提到兩岸建立互信是目前兩岸關係的核心。雖然王毅的看法認為建立互信的基礎是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但是進一步深化兩岸互信的關鍵,卻是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與台北認定只要堅持“九二共識”便可踏入政治談判的認知,顯然還有一段頗有距離的落差。去年“兩岸一甲子”研討會,一度爆發一中原則與一中各表的火爆爭論,不就是凸顯出目前兩岸政治互信的不足,或者說,不正反映出兩岸對“政治談判”還沒有完全準備就緒? 

  文章說,因此,今年的中共對台政策,在兩岸必須共同努力“為今後破解政治難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之前,也只能跟隨“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基本思路,先貫徹胡六點的指示: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及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至於政治議題是否要搬上檯面,最好是“水到渠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