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處理兩岸問題 台灣人要學蘇格蘭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8 09:46:55  


 
  但在大陸方面卻警覺到﹕

  (一)台灣在兩岸更基本的政治共識,甚至向美軍事採購問題上毫無放鬆的念頭,於是助台灣經濟壯大有何意義這個課題遂逐漸浮出枱面。

  (二)正因早已警覺到ECFA有疑問,北京遂提出“海西經濟區”的概念與作法。“海西經濟區”乃是攻守兩面的部署,它可以一方面互補雙贏,但另方面也具有磁吸代替台灣的作用。

  文章指出,有關ECFA的問題,過去將近半年多來,都是台灣在造勢施壓,北京在配合的局面,而從今年開始,由於無法再拖,繼名稱商討之後,過完舊曆春節,比較具體的商談即將開始,由最近台灣這邊的透露,人們已發現過去一直想掩蓋的問題,已逐步表面化﹕

  日前,台灣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已承認雙方在所謂“早期收穫項目”上有極大的差異。台灣由於“只得不給”,因此以進口項目來設限,多達將近500種,這等於開放項目極少且所佔金額也極低,但大陸顯然不願“只賠不賺”,因而主張以貿易額來計算,互不吃虧,這也就是說“只得不給”和“只賠不賺”這種算盤已開始在撥,北京已無意繼續無意義的示好。

  台灣方面已開始正式面對“海西經濟區”的問題。因為大陸早已明確表示,有關ECFA的問題將首先在海西經濟區“試行”,既然是“試行”,它就不能算是全面生效,台灣企圖藉此敲開“東盟加一”的大門就多了一道柵檻!

  兩岸之間的問題 更深層的乃是歷史問題

  因此,隨著ECFA實質商談的即將開始,特別是最近中美關係的再現緊張,尤其是對台軍售問題的出現,我們已可看出北京對台的態度已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台灣“只得不給”的算盤大概已很難再如願。兩岸之間經濟與政治永遠不可能分開,政治缺乏互信而只想在經濟上“只得不給”,這不正和蘇格蘭當年的“達倫計劃”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嗎?

  人們思考問題,都傾向於以自己的利益出發,而後全世界找例子來合理化自己。近年來台灣會找“歐盟模式”即是最好的例證,因為這種“歐盟模式”可以合理化“一邊一國”的利益。但事實上,兩岸之間的問題更深層的乃是歷史問題,這也是近年來我始終關注蘇格蘭與英格蘭經驗的原因,因為那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歷史選擇。而英格蘭與蘇格蘭沒有任何一方是輸家,而賺到最多的乃是全人類。台灣人要學蘇格蘭人,道理在此!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