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藏品:不求最貴,但求最可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2 00:05:28  


 
  比如這一次的“經典藝術”博覽會上,就出現這樣一些價格倒掛的現象:作為正宗地位的西方經典油畫作品的銷售價格,賣不過國內的寫實油畫。原因很簡單,國內的買家們對於西方經典油畫藝術家普遍比較陌生。
 
  而對於剛剛過去的2009年藝術品秋拍中出現的“億元現象”,董夢陽也是一貫的冷靜、睿智的態度:“藝術品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精神產品,不完全是投資的概念。假如一個市場被一兩個人就那樣輕易哄起來,那將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 

 秦風 台灣收藏家 

  銅版畫並非印刷品 

  M:《錢經》 Q:秦風

  M:如何區分銅版畫和照片呢?

  Q:用放大鏡看作品,發現有網點的就是照片。

  書籍畢竟會有很多的發行量,會影響其中銅版畫的收藏嗎?

  如果是當今技術條件下的圖書發行,肯定收藏的價值不大。但當時西方社會中各類出版物的發行數量普遍不多,一般也就在1000份左右,最多不超過2000册,發行數量不是問題。

  中國題材的銅版畫作品,其最大的價值何在?

  西方人關於中國的銅版畫記憶,其實僅僅限於晚清時代,歷史本身很短,留下來的作品也不是很多;等到照片出現的時候,由於當時攝影技術、器材等的初級階段限制,印刷出來的效果比銅版畫還要差,因此這一階段出現了銅版畫、照片並用的現狀,甚至很多出版社將照片再翻刻成銅版印刷。最後,隨著照片的大量使用,銅版畫采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