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藏品:不求最貴,但求最可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2 00:05:28  


 
  即使是如今當代藝術市場急劇下滑的時候,張曉剛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動輒上百萬元,而“老油畫”的價位最高也就在幾十萬元,林松判斷應該是被嚴重低估了。當然,這些“老油畫”作品由於當時材料的限制,作品普遍尺寸較小,大部分藝術家也不太為大眾所知,因此目前正處於“價值窪地”區域。

  採訪最後,林松似乎變成了一位大學教授,骨子裡他還是有很深的文人氣質,喜歡東方情調的繪畫,關注畫面背後的學術含量。林松不止一次的強調:收藏“老油畫”其實是一個學術課題。 

  王泊喬 中國國家博物館創意顧問、中國數字藝術協會秘書長 

  數字藝術顛覆傳統

  M:《錢經》 W:王泊喬

  Q:數字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電腦打印作品嗎?

  w:除了打印作品外,還有光盤、互動裝置和多媒體劇的形式。

  電腦上創作藝術作品,聽起來總是不很靠譜?

  其實是個習慣問題,古代人拿毛筆,西方人刷油彩,現代人用照相機,如今有人換成電腦了。年輕一代的藝術家群體中,平時最擅長的書寫工具基本上都是電腦,因此利用電腦繪畫順理成章。

  它的原創性似乎不是很強?

  每件作品版數的限定很重要,比如蔔樺的作品,1m×1.1m的作品一般是30個版,而70cm×50cm的作品僅5個版。

  用電腦創作出來的作品產量會很大吧?

  並非如此,它們也和傳統藝術一樣屬於“非手工”藝術,比如藝術家代化,他用像素創作的作品,6年時間總共只完成了4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