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調顯示僅8%民眾滿意所在城市規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3 12:15:46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媒體近日調查顯示,僅8.0%的人對所在城市的城市規劃表示滿意。對於城市建築總“短命”原因,有83.5%的人選擇“地方領導片面追求形象、政績”。專家稱一些省、市為了追求GDP增長,“建完就拆、拆完再建”。

  《中國青年報》報道,2月6日,由於規劃與設計問題,江西南昌一個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級大酒店,在“浪費公眾財富”的質疑聲中,被爆破成約4萬噸的廢墟。據了解,在一些發達國家,大型建築的使用壽命一般都超過50年,而我國“短命”建築不在少數:2007年,沈陽五裡河體育場才用18年就完了;今年,福建一所投資1500萬元的小學,只有2年就面臨被拆遷的命運。

  是什麼造成如此多的“短命”建築?我們的城市規劃出了什麼問題?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網絡,對491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過“短命”建築。對於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規劃,50.1%的人表示不滿意,41.8%的人表示“一般”,僅8.0%的人表示滿意。

  城市建築總“短命”原因何在

  在北京工作的於波前不久回家鄉過年,她最大的感觸就是過去一年家鄉變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在拆建,聽說在爭建全國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我很高興看到家鄉面貌煥然一新。但是我印象裡有些房子建成也就十來年,為什麼都要拆呢?”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東泉認為,建築“短命”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施工質量存在問題,使得建築壽命不能達到設計年限;二是建築設計落後,人們審美水平提高後,發現以前的建築造型與自然環境、街區等不能很好協調;三是土地升值過快,原來的建築性質不能充分體現土地價值,拆掉重建更合算。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呂斌,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很多城市建築沒達到使用年限就拆除有國情和時代的原因。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地方確實有一批設計不太好、偷工減料的房子,但大都還可以改造和修復,“現在普遍選擇拆除,多是為了追求GDP增長。一些省、市甚至建完就拆、拆完再建,弄水泥,煉鋼筋,GDP一下就上去了。”

  城市建築總“短命”原因有哪些?調查顯示,83.5%的人選擇“地方領導片面追求形象、政績”,71.8%的人認為是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接下來還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審批拆除程序有問題(36.2%)、建築設計有問題(28.8%)等。

  “城市建築‘短命’是經濟利益驅動下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劉臨安表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速度比較快,土地投機獲得的利潤比較大。比如海南三亞要建成國際化旅遊城市,一些開發商看到商機,就把蓋好的房子拆掉,寧可向原來的業主賠款,重新規劃後再蓋新房還能賺錢。

  “老房子周邊的道路、電力等基礎配套設施比較完善,拆後再建的收益比開發新樓盤要多。”劉臨安表示,雖然局部獲利了,但從整體上看浪費了社會資源。

  拆除使用期不長的建築會造成什麼影響?88.2%的人認為會浪費社會財富;80.0%的人認為會勞民傷財;47.0%的人表示會造成環境污染;37.5%的人表示城市的穩定形態和韵味無法保證;33.2%的人說會打亂了城市總體規劃。僅7.1%的人認為總體上有利於城市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