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伊核問題:中國可更從容 防止美捆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3 00:11:50  


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鈾濃縮離心機組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高祖貴在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近來,隨著伊朗核問題有關六方開始談論聯合國安理會新的對伊制裁決議問題,以及美國開始單方面對伊實施新的制裁,該問題相關事態再度走到關節點。與之前的形勢相比,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是中國正被推到該問題有關事態發展的風口浪尖,越來越被視為新一輪政治和外交努力能否取得進展的關鍵。中國承受的外交和國際輿論壓力明顯上升。

  這種趨向與2009年以來中國發展被塑造成世界經濟拯救者乃至整個人類未來決定因素的國際輿論傾向,基本出自同一思路和同一邏輯。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和國際影響力增大的結果和反映,充分表明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中國承擔更大國際責任的期待;從另外的意義上講,這也是西方應對中國快速崛起的大戰略在具體問題上的濃縮體現。如此一來,中國任何一個政策舉動都可能被解讀出太多的戰略含義,政策選擇的敏感度和難度在世界的高度關注下明顯增大。

  中國的政策選擇之所以困難而敏感,主要由於目前有關伊核問題已形成的局面是:美、英、法、德在對伊制裁問題上採取一致立場,俄羅斯有關表態的變化被視為支持制裁,唯獨中國尚未表態或被認為持反對意見。美歐有一個重要共識,即西方只要促使俄轉變政策,中國就可能因擔心陷入孤立而被迫跟進;而只要主要大國一致採取強硬的明確的反對立場,就能迫使伊朗就範。目前,如果中國在此形勢下不與美歐俄採取一致立場,不僅很可能被描繪成導致政治和外交途徑失敗的重要因素,而且很可能被解讀為出於自己的經濟利益而與美歐作對以及不負國際責任,中美關係可能因此進一步下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