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模式”存在與否成兩會焦點 專家熱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4 22:03:13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指出,目前,中國的發展確有一些明顯的特徵,就是以國有企業為基礎、以增強國力為目標、政府主導的經濟。“這些特徵既造就了以往的經濟成就,也導致了未來經濟的困難和風險。” 

  張曙光說,中國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確實帶來了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但是,國有企業的發展並不一定全部能夠惠民,國力的增強與老百姓的富裕也沒有完全必然聯繫。事實上,解決了近70%城鎮就業的民營企業所獲得的銀行貸款的比例遠不能與之相比。

  與此同時,當前城鄉差別、貧富差距拉大,財富集中度過高,社會公平公正問題較大;社會事業滯後,社會保障制度沒有建立起來;民生問題突出,就業難、上學難、看病貴、住房貴、治安亂等,這些都說明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事實上,財富不均和社會不公現象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過去30年來,中國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是創造財富——“發展才是硬道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成果,當務之急就是解決好分配問題,以維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黃靖認為,中共領導層已認識到公平是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因此提出了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這兩個觀點點出了中國發展的問題所在,但要取得更好的實施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不論對“中國模式”的提法、內涵和問題存在著怎樣不同的見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還需要不斷完善,已成為共識。

  沈丁力認為,毫無疑問,迄今為止,中國的發展是十分成功的,但如果按傳統的發展方式繼續下去將面臨更大挑戰——經濟成長的結構需要調整,政治文明的需求也日益緊迫地擺上案頭。

  “如果給中國發展注入與時俱進的內涵,推動經濟轉型,並加快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那麼‘中國模式’就將獲得新的生命力。”沈丁力說。

  “現在還遠遠不是談論模式的時候,”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蔡建國說。“我們應當更紮實、更穩健地發展自己。溫總理最近與網民線上交流時談到的住房保障和貧富差距等問題,都很棘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應當少說多做,慎言‘模式’,不能盲目樂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