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父子騎驢”困境是誰的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5 11:42:58  


  中評社台北3月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最近有所謂的四野人,包括馬凱、南方朔、洪奇昌、及林建山,高調批判馬英九,表示要提萬言書,還要進入校園舉行座談。這幾位先生都是在社會中素有清望之輩,他們的憂心,我們肯定,但是我們不以人廢言,也不以人立言。在我們看來,這四野人的舉措,把批馬運動推向一個高潮,但這個運動反讓我們想起了父子騎驢的故事。 

  社評說,父子騎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父子騎驢有四種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會被批評。父子都不騎驢,會被罵笨,因為有資源竟然不會用;父騎驢,兒子會被罵不孝順;子騎驢,父親會被罵虐待兒意;父子都騎驢,又會被罵對待動物太殘忍,沒有人性。這個父子騎驢的困境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呢?值得我們省思。 

  批評父子騎驢者有幾個問題,首先,他們都是單一價值思考。任何一件事,都包含了多重價值,社會也是多元價值並存,如果只從單一價值思考,往往失之偏頗,甚至於相互矛盾。其次,這些批評者都只抓住事件的單一片斷,斷章取義,而失去了整體的觀照。最後,批評者眼中似乎只有方法的問題,根本不知道目的的存在與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好像都不太管這一對父子的想法。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批評馬英九的聲音。 

  簡單的說,台灣的名嘴太多,這些名嘴基本上都是前述父子騎驢的批評者,因此各種聲音都有。即使是野人,有人認為馬英九管太多,有人認為他不做事。 

  社評說,我們如實觀察馬英九以及國民黨政府這一年半多來的作為,可以用“有所為,有所不為”來形容,而之所以如此,因為馬英九有他的施政目標。我們可以從他的施政目標來理解他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才不會成為父子騎驢的批評者。 

  馬英九的目標,其實很清楚:政治清明、民主堅實、社會和解、兩岸和平、經濟有力,如此而已。 

  為了追求政治清明,他嚴格要求從政人員,此時的政治風氣與扁時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這幾次的選舉中,在提名過程,政治清明的價值遠勝於勝選的考量。 

  為了民主堅實,馬英九堅持不干預司法,而且極力維護獨立機關的獨立性,因為這是台灣民主政治向上提升的重要基礎。他有資源可以用而不用,因此泛藍民眾罵他笨,但他不為所動。從“中選會”的名單以及陳聰明的去留,即可見其對原則之堅持。 

  為了社會和解,他在人事上的一些安排,希望廣納不同黨派,在政策上也顧及異見者的感受,其目的都是希望台灣社會的裂痕不要再加深。這種努力效果或許很有限,且被泛藍陣營批評,但身為領導人,他豈能再向陳水扁一樣,只為了政權而寧可撕裂社會。 

  為了兩岸和平,並為後代子孫爭取一個理性選擇未來的機會,馬英九極力改善兩岸關係,展開協商,簽署協議,進行交流合作,其成果有目共睹。不只如此,馬英九證明了,大三通不會損害台灣的“主權”,兩岸和平與合作反而給台灣更大的發展空間。 

  經濟方面,台灣遭受金融風暴襲擊,但政府應對得當,沒有造成金融危機,而且一方面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一方面與大陸進行搭橋專案,全力提昇台灣競爭力。 

  社評說,說到此,我們不知批評馬英九管太多者,所指為何?批評他不做事者,其意又為何?我們期許馬英九看清父子騎驢批評者的真相,堅定目標往前進,所謂路遙知馬力,歷史將留下最公平的評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