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洲時報:海外華人可助推中國公共外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0 00:01:47  


楊潔篪記者招待會的話題涵蓋面很廣,不但涉及中歐、中俄、中美等傳統關系,還闡述了中國與非洲、阿拉伯、拉美國家的關系,從中不難發現“後危機時代”中國外交的一些特質。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歐洲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歷年中國“兩會”,外交部長的記者招待會都是重頭戲之一,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當年近花甲的楊潔篪,用連珠妙語將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娓娓道來時,在場的500多名中外記者知道,他們不虛此行。

  今年伊始,中歐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中美雙邊關係時現波折,中國在繼續推動國內經濟復甦的同時,也面臨更加複雜的外部環境亟待處理。觀察者們希望透過“兩會”這樣的平台,發掘“後危機時代”的中國外交走向。

  過去一年的中國外交可謂高潮迭起:從中國總理溫家寶的“環法之旅”到央行行長周小川連續撰文挑戰美元地位,從“7.5事件”後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嚴厲表態到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與部分發達國家針鋒相對……憑借著在經濟危機中的出色表現,中國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投身於全球治理之中,而世界也樂於賦予中國“領導者”的角色。

  然而,時間行至2010年,中美關係的“蜜月期”戛然而止,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勢,而西方媒體之前關於中國正不斷展露“大國底氣”的描述也被改成了中國正變得越來越“傲慢”、“霸道”與“不合作”。

  西方社會對中國態度的變化緣於“後危機時代”其發展戰略、對外政策的調整,在全球經濟日趨回暖的背景下,大國間的博弈再次變得激烈,各國都試圖在這場新的國際競爭中搶占戰略制高點。面對這一變化,中國該如何應對,無疑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