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副外長宋濤:中國與湄公河國家同受害於旱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5 09:05:49  


宋濤副部長接受中國駐泰國媒體采訪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今年中國西南遭遇嚴重旱災,實際上旱災範圍也廣泛覆蓋了東南亞的湄公河流域。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出境後稱湄公河。前一段時間湄公河下游水位下降,被指起因於上游中國修建的水壩。然而這顯然不是事實。在正在泰國著名旅遊勝地華欣舉行的首屆湄公河委員會峰會上,中國方面對這種說法作出了回應。

  國際在線報道,湄公河委員會是一個政府間組織,已經成立有15年了,成員包括湄公河下游的四個國家:柬埔寨、老撾、泰國和越南。4月2日到5日,首次湄公河委員會峰會在泰國中部海濱城市華欣召開,來自成員國柬老泰越四國的領導人,以及對話夥伴國中國和緬甸的代表參加這次會議。峰會的前奏是一個為期兩天的國際會議,主題是“世界變化背景下的跨境水資源管理”,來自世界各大水系管理部門的代表以及水利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改善跨境水資源的管理。

  近期,整個湄公河流域出現歷史上少有的旱情,湄公河水位下降到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區的水位僅有33厘米,可以說是湄公河下游四國遭遇的20年來最為嚴重的旱情,因此這次峰會四國政府會主要討論如何應對旱情的問題。另外,前段時間一些非政府組織和媒體把湄公河低水位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瀾滄江建水壩造成的,因此,中國水壩是否導致湄公河水位下降也成了媒體關注、專家探討的問題。

  參加此次峰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副外長宋濤,4號在接受中國駐泰媒體採訪時表示,近期,包括中國西南地區在內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大旱。中國對下游國家境況感同身受,並積極與次區域國家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共同攜手抗擊旱災。他說,有充分的科學數據表明,旱情是此次湄公河幹流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所謂中國在瀾滄江上的水電開發導致了湄公河水位下降的說法既沒有科學根據,也與事實不符。

  這是因為,一是中國瀾滄江出境的水流只占整個湄公河徑流總量的13.5%。湄公河徑流的86.5%來自於中國境外湄公河支流的水量的匯總。這次極端的旱情導致了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的來水量減少,造成了湄公河水位的大幅下降。二是,中國在瀾滄江上從事的梯級水電開發並不耗水,三個已建成的電站運行基本不耗水,水庫面積小,蒸發量有限;在建的小灣水電站進入枯水期後一直沒有蓄水。所以說,中國瀾滄江水電開發不可能造成下游水位的下降。

  包括下游國家政府和湄公河委員會在內的有關各方對於這個問題也有著客觀和科學的認識。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伯德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湄委會今年3月上旬形成了一個報告。他們模擬有水壩和沒有水壩的情況下水流的情況,分析並形成這個報告。當時他們根本的疑問是,中國(水壩)是否導致了水位下降,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否定的。真正的原因是降雨量極小,雨季提前結束,並且去年雨季也非常缺水,緊接著的旱季的降雨量比往常又要降低了30%到40%。

  他說,修建水壩是非常敏感的話題,既有益處,也有負面影響,同時對上游和下游都有副作用。不過,根據湄委會的分析研究,在這個旱季和2008年8月的洪澇災害中都沒有發現中國水壩的影響。 

  此外,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素威對中國有關部門從3月22號起向湄公河委員會應急提供瀾滄江當前特枯情況下相關水文資料這一作法表示讚賞和感謝。他說,這不單使湄公河流域國家的人民,也使全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國發生的事情。中國三、四座在建的水壩(從瀾滄江)取水不到4%,從總量上來看是很少的。但是,過去人們沒有這類信息或者數據,人們就懷疑是上游截流而導致下游來水減少。作為湄公河委員會主席的素威說,相信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的合作水平也會因此獲得提升。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這次遭遇歷史罕見的極端乾旱天氣導致中國西南2300多萬人面臨飲水困難的問題。而湄公河下游的柬老泰越四國的旱情也很嚴重。世界主要稻米生產國泰國和越南水稻產量因為缺水而產量銳減,老撾、柬埔寨出現缺水、船只停航等情況。泰國近400個縣面臨嚴重旱情,受災人口達到了600萬。災情最為嚴重的東北部地區,湄公河水位已降至40年來最低。泰華農民研究中心估計,災情將造成至少60億泰銖的損失。此外,湄公河的低水位還將嚴重影響區域內旅遊、航運和漁業等領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