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擺脫短期策略 著眼長遠對美戰略設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2 00:23:08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心伯在環球日報上發表文章說,雖然中美關係已經走出低潮,但一段時間以來出現的波動值得思考。

  那麼,該如何理解最近出現的摩擦和緊張呢?第一種解釋,中美關係並未發生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大的變化。中美經濟相互依賴的上升沒有改變中美力量對比不平衡的基本面,美國越來越需要中國在國際和全球事務中合作的現實也沒有改變美國對雙邊關係的主導,中美兩國也還不是真正、完全的夥伴關係,美國對華政策仍是交往與防範、合作與競爭的混合。美國依然會在一些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行我素,中美關係周期性動蕩不可避免。

  第二種解釋,中美關係確實在發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局部和漸進的。在經濟領域,中美相互依存深化和對稱化。在國際和全球事務中,美國越來越需要中國的合作。這使得兩國的共同利益增加,合作面擴大。然而,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美國仍視中國的政治制度為“異類”,在戰略上繼續推行對華“避險”戰略。

  第三種解釋,中美關係在發生變化,但雙方對此認知和期待不同。中方認為,中美關係的變化使得中方可以要求更多的平等和尊重。而美方則認為,兩國能在更多問題上開展合作,願意在推進全球治理方面與中國分享領導權,但這並不意味著華盛頓需要改變它在台灣、西藏等問題上的一貫做法。筆者最近訪美期間,美方官員和專家不斷問我,“美國對台出售武器並不是第一次,為何中方這次反應如此激烈?”我答道:“中國不是過去的中國,中美關係也不是過去的中美關係,形勢變了,美國應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關切表現出更多的尊重和敏感性”。對方聽罷,似懂非懂,似信非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