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信報:內地香港調控樓市一真一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3 10:05:55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香港信報財經新聞今天的社評說,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時出招壓抑樓市,一個是真,一個是假。內地動真格,可以從國務院及相關部門一招接一招,大有不把樓市壓下去絕不罷休之勢,國內一些發展商和利益集團近幾天仍高談大陸樓市只屬調整,風潮很快就會過去,現在看來,他們低估了中國政府的決心。

  國務院出招是從四月十五日開始,當天宣布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能低於五成,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一點一倍;四月十七日,國務院對三套房貸提出具體要求—在商品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尚有其他措施,合稱“新國十條”);四月十九日,建設部發出“五十三號令”,未取得預售證的商品房,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預售,而取得預售證的項目,則要在十天內一次過公開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的價格,明碼標價。到了昨天,有消息指中國銀監會準備“以房為限、以家庭為單位”,作為二套房認定標準,即一個家庭“限購”一套,不以個人為單計。如果落實“以房為限”,並正式成為政策執行,中小業主的房地產投機將會受到嚴重打擊,“全民炒房”的現象很可能會成為歷史,投資內地房地產及內房股的人士,應該認真研究,評估政策風險對大陸樓市會帶來多大影響。

  跟國內的調控措施比較,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周三推出的九招十二式規範樓宇銷售,就顯得軟弱無力,純為應付輿論批評的虛招,何以至此?首先,九招十二式僅屬指引,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昨天已明言政府不準備就此立法,既非法例,九招何來約束力?其次,即使屬指引,但按過去慣例,政府都會訂下一個觀察期,如果指引效力不足,政府就會進入立法程序,現在九招十二式並無“觀察期”,若干發展商昨天更抱怨指九招對售樓束縛太多,部分措施不合理,令人懷疑指引在執行時到底能否貫徹落實。第三,政府委託地產代理監管局監督九招十二式的執行,但該局如何執行有關工作,至今未見任何公布;地監局不是執法機構,權力和資源有限,如何“巡查”各售樓發展商有沒有執行九條的規定?由於政府沒有太大誠意,對特區政府所謂冷卻樓市的措施大可不必太過認真,對本地樓市也不宜過分看淡,相反因內地收得太緊,各省市炒樓團會否南下轉戰香港樓市,因而令市道更旺,是值得物業投機者留意的趨勢。

  社評說,房地產市場能否軟着陸,是今年大陸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眾所周知,去年非常態的貨幣供應增長,是推動房價上升的主要原因,治樓市釜底抽薪之法,最有效的是收緊銀根和加息,但現階段使出這兩招顯然不可能,因為會傷及其他經濟環節;既然無法治本,以行政措施的干預方法治標,加大調控力度,扭轉樓市必升的預期心理,短期內也可發揮顯著作用。近年不少經濟學者以日本過去二十年的地產泡沫如何斷送了日本的競爭力,而○八金融海嘯由美國房地產而起,中東杜拜地產泡沫幾乎令國家破產,種種慘痛經驗在前,如果中國政府不立定決心從速調控樓市,未來二、三年將會面臨更大風險,屆時再落重藥已經太遲。

  很多人不相信中國政府這次壓樓市是動真格,因為過去幾年的措施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過去的調控政策失靈,房地產價格愈壓愈高?原因之一,是中國政府以往調控樓市的目標是解決居住需求,調控措施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卻沒有針對投機性的需求,忽略了在銀行放貸上堵截炒樓的財政來源,結果政策失效,反而令市場形成調控必定無效的心理,結果樓價愈壓愈高。事實上,要解決居住需求,中國政府還可以在租務、二手市場上增加供應。政府要壓抑樓市,方法甚多,而且“成效顯著”,這是投資者不得不正視的現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