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蔡勝佳:大陸應與南台灣農村多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0:22:01  


 
  政府應該加大農業投入

  記者:對於大陸的“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您有甚麼看法?

  蔡勝佳:大陸的城鄉差距太大了,像西部地區,農民一個月才200塊人民幣,這種狀況很難改善。大陸的人均耕地面積才一畝地,一畝地種稻子剛好可以夠一家人吃飯,其它生活開支都要靠農業外的收入。

  所以我們一再建議,大陸一定要像台灣那樣,政府大力投資農業和農村。農業因為很弱勢,它的生產效率很低;農業企業再怎麼生產也無法跟工業企業比,因此只有靠政府的補助,提高農民的福利,提高農民的保險,增加農村的福利設施,才有可能逐漸縮減大陸的城鄉差距。

  兩岸農業交流的切入點

  記者:對於兩岸未來的農業交流,尤其是大陸跟南台灣的農業交流,應該怎麼來做?您有何看法?

  蔡勝佳:我覺得兩岸的農業交流,現在比較容易做的,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相互的參訪。兩岸農業的交流,大陸一定會到農村來;台灣就這麼大,一個禮拜十天就可以走遍台灣,如果不到台灣的鄉下看一看,是很可惜的。台灣特有的、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鄉村建設,嘉南平原是非常典型的。台灣的農民有農會、漁會、各種產銷班,很多大陸農業考察團都對台灣農民的各種產銷班及其與政府的關係,以及台灣的農業金融服務,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覺得,現在大陸馬上可以做的是,開放各級政府的幹部到台灣看一看。大陸經濟今天之所以有那麼好的發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開放所有的高級幹部到世界各地去請教取經,這樣比念多少書都有用。所以,加強交流,進行相互的參訪非常重要。

  第二,是兩岸農業科技的交流。對於兩岸的農業科技交流,現在台灣的政府已經可以接受了,但是大陸一定要開放,大陸現在有些方面是不開放的。比如說原物種,大陸保存有三十幾萬種的原物種的種源庫,台灣才十幾萬,但是真正好的大陸就不拿出來交換,台灣的十幾萬都交換出來了。通過交換,裡面有很多的基因馬上可以調換,進行品種的改良。比如,台灣所有的柑桔類,品質非常好,大陸有幾千種柑桔的原種放在重慶的倉庫里,如果拿出來交流,台灣農民的選種技術特別好,選出來的種也可以拿到大陸去種植。同時,台灣也有很多高科技的農業和實用的農業經營技術。農業是最不會傷害整個國家的安全的,而且可以很快改造農村的一個項目。大陸現在有近70%的農業人口,如果農村能夠安定,對大陸的貢獻會很大。

  第三,是農產品的市場銷路問題要趕快解決,就是要建立農產品的運銷機制。台灣農會的運作方式可供大陸借鑒。台灣的農業有這麼大的發展,農會起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大陸不一定要用農會這個名稱,運作方式和功能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調整,但不管怎麼樣,台灣產銷班的運作方式,大陸是有必要好好學習的。

  蔡勝佳小檔案

  1945年生,台灣省台南縣人;中興大學農學院畢業,美國甘迺迪大學管理碩士,美國NOVA東南大學企管博士;曾任台南縣農會總幹事、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股長、親民黨籍“立法委員”等;現為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台灣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教授,“立法委員”協進會副秘書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