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假書畫為何能成交?有眼買真沒眼買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5 00:03:58  


 
  這是書畫買賣千百年來的“行規”決定的,就是所謂“有眼買真,沒眼買假”,不管這行規多麼不合理、不近人情。無論是街上“串貨”的倒家,還是一舉手動輒千萬的巨賈豪富,大多數買到假貨的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一是在入場初期,自己徹底不懂,但也一時詢問無門,只好無條件迷信某個拍賣經理或行家,在“買賣眼”的指導下,最終付出了高額學費,買了一大堆真假混雜、以假為多的“藏品”。

  這類買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有分化:有些人通過“交學費”,慢慢學習、琢磨,請教同好、專家,逐漸認識到已有“藏品”中的問題,醒悟之後,他才能脫離以往為人家凑成交率、幫助造假者或假畫販子快速致富的悲慘命運,逐步走上買真東西、買好東西的道路。

  另外一類人則比較悲哀,就是始終醒不了。這當中有被最初的“引路人”洗腦的原因,也有買家自己過於自信甚至自負的問題,我把這部分拒絕醒悟的買家稱為入了邪教。你想想,要點醒一個入了邪教、毒沁骨髓的人,需要花費多少精力和口舌!而且如果你想這麼做,沒准兒人家還不樂意,還會恨你,說你根本不懂。想想這也正常啊,誰願意聽別人說自己花大價錢買來的“寶貝”是假貨呢?

  二是有些買家貪圖便宜而買進假貨。這其中有的人對於書畫收藏、價值、價格甚至拍賣的規律都缺乏常識或一知半解,只是因為便宜而買進那些大名頭的假貨,比如用三五十萬買張齊白石或者張大千三平尺的畫。這有點像北宋時一個叫劉涇的進士,他開始時就是聽畫家名頭買東西,名頭越大他出錢越多。結果大鑒藏家、書畫家米芾幫他一看,統統是贋品。於是劉涇從此跟隨米芾學習書畫知識,經過10年的努力,終於收藏到唐代名家的真品。所以,自古至今,對於沒有眼力的“好事者”而言,所謂的質優價廉只是將其拖入假畫深淵的誘餌,所有的錯誤和損失,無非壞在一個“貪”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