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味相食’定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讓本地人和新移民在聚餐上分享各自拿手佳肴。圖右一為詩人寒川。 |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4月24日在新加坡手拉手京華小館舉行的新匯點“鄉味相食”第二輪餐宴,會聚了老少三代同堂。江西家庭、北京家庭、印尼家庭,各自端出湘贛啤酒燒鴨、京醬肉絲、烙餅、京味冷菜、印尼雜菜。更有新加坡八旬婆婆炒的金門糯米飯,以及新加坡本地的山芭醬汁排骨……
由該報《新匯點》專刊主辦的“鄉味相食”4月24日在位於小印度一帶的手拉手京華小館舉行第二輪餐宴。這次人數更多,氣氛更熱鬧。現場依然由該報美食記者黃卓倫主持。
先到的是來自中國江西的吳運海一家三口和本地“代表”何子顔以及友人丁先生。吳運海的女兒吳新羽今年5歲,和餐館老板費立明夫婦的女兒年齡相近。大人們介紹兩名小朋友認識,看來也促成一段新友誼。因為之後入席時,吳新羽坐上長桌一端的第二個位子。問她旁邊的位子給誰坐,她答道:“妹妹。”
另外兩個家庭分別是新加坡本地呂家和中國王家。呂家三代一起來,婆婆王瑄珠準備了福州油炒糯米飯,她的印尼媳婦範美杏則帶了印尼咖喱雜菜(sayur lodeh)和飯團。一同前來的還有美杏的丈夫呂紀葆(本地詩人寒川)、兒子和小姑。
而來自北京的王健攜妻女前來,準備的佳肴是肉夾饃(京醬肉絲夾在三角形狀的烙餅里)和涼菜。一看烙餅,會覺得它長得像本地的印度煎餅(roti prata),不過吃起來沒那麼油。涼菜的主角是粗粉絲,配上麻醬,還有黃瓜等佐料,挑逗著大家的味蕾。
“長桌宴”色香味
娘惹文化里的長桌宴以另一形式出現在手拉手京華小館里。在工作人員和大家的配合下,“長桌”由四個方桌組成,中間留了空,穿插入座間,方便交流,方便大家走動。
大家也沒完全和自家人一起坐。按著順序,坐在里邊的是吳運海一家人、王健、何子顔、丁先生還有呂紀葆父子。坐在吳運海對面的是王健的太太傅萍和8歲女兒王詩祺。依照順序下來是範美杏、王瑄珠和女兒呂姿音,還有該報記者和編輯。
參與者自我介紹完後,焦點就落在食物上。在大快朵頤之前,當然得先有一番了解。
在傅萍眼里“有勁味”的參峇排骨是何子顔的創作。閑聊中,何子顔透露不知道在場食客對羊肉或牛肉的接受度如何,因此決定選用排骨作為主要食材。排骨先用開水燙過,再和參峇辣椒一起炒。吃起來不會太辣,也是何子顔的一番用心。她說平常煮的時候,其實會煮得更辣一點。另外,盤里的幾片生菜也為佳肴增顔添色。
吳運海夫婦準備的湘贛啤酒燒鴨一聽就覺得食物很吸引人。它的“製作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先炒鴨子,然後和啤酒一起煮直到啤酒都燒幹為止。再用辣椒和吸收啤酒味的燒鴨一起炒,一道佳肴就形成了。吃起來鴨肉很軟,啤酒苦澀的味道也不見蹤影。
王瑄珠的福州油炒糯米飯,呂家吃了很多年。不過她說,她已經很久沒做這道菜了。準備功夫分兩天進行,一天先準備炸葱等佐料,之後的炒糯米和蒸糯米則在當天完成。一家人本來還擔心糯米飯的味道太淡,不過食客紛紛說吃起來不會太油膩,比較健康。
問一旁的呂姿音是否已得母親真傳,她笑說自己對烹飪不是很感興趣。但她的大嫂範美杏補充道,其實她也會進廚房幫忙。看來,王瑄珠的廚藝是傳到了媳婦範美杏手中。範美杏是在1980年嫁到新加坡。她從小會在家人身邊看她們怎麼煮,傳統印尼咖喱雜菜自然難不了她。她從家婆處學會煮更多的菜肴,平常也會參考一些食譜。這次咖喱的香料更是她自己做的。
餐館老板五道熱情菜宴客
桌上菜色不只這些。餐館老板費立明來自山東青島,老板娘方巧明來自福州。兩人慷慨熱情招待,準備五道熱情菜宴客。冷菜肉絲芥菜大拉皮口感佳。熱湯番茄蛋花湯有濃鬱的番茄味,同時也被至少兩個人“看上”。呂姿音說桌上菜肴都不錯,覺得比較特別的是具北京風味的肉夾饃和餐館的番茄蛋花湯。巧的是,她的大嫂範美杏想學做的也是這兩樣菜。
餐館端出的主菜海參扒鴨的鴨肉和湯汁味道不錯,火候也恰到好處。另一道韭菜盒子雖然看似普通,但口感鬆脆,很受大家歡迎。蒜泥白肉是一大驚喜,兩種食材的味道搭配得很好,仿佛天生就該這麼搭配。
當天氣候雖然潮濕,但並無損大家的心情。主持人黃卓倫介紹完菜色後,大家便食指大動起來。各家庭是初次相識,但慢慢的都能打開話匣子。有互相介紹佳肴的,也有聊些生活瑣事的。坐在一端的吳家和王家小妹妹早已一齊喝水,一起說話。呂紀葆更當起“臨時攝影師”,忙著將聚餐的畫面拍下。
自動自發地傳菜
席上,大家也沒只顧自己吃,並會自動自發地把鄰桌沒有的菜傳過去。因此吃飯期間偶爾可看到一道菜從一端傳到鄰桌,“巡游”一回再傳到原來的位子。
吳運海說:“這活動可以跟別人溝通,接觸到不一樣的人,有更大的生活圈子,不會只是一般上班回家的枯燥生活。”
桌上食物太豐盛,讓何子顔笑著說吃得太飽了。她認為這次聚會是個有趣的經驗。
接著,主持人黃卓倫宣布“餘興節目”開始。5歲的吳新羽在大家鼓勵下,站在椅子上,手握一個“臨時麥克風”,現場唱起兒歌《當我們同在一起》,大家也隨之為她打拍子。吳新羽跟著唱另一首兒歌,也獲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活動結束,問眾食客對活動的感想,傅萍說活動有一種和諧的氛圍。美杏也認為“氣氛很好,大家可以互相學習”。
“鄉味相食”定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宗旨是讓本地人和新移民在聚餐上分享各自拿手佳肴,在吃吃喝喝中擦出情感的火花,也從中認識彼此不同的飲食文化。
採訪後記
把互不相識、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凑在一起,是否真的就能相處融洽?從兩場“鄉味相食”看來,大家一開始不熟稔,拘謹是在所難免的。
但看得出,大家都想以食會友。來自北京的王健熱心教大家怎麼吃肉夾饃,本地的何子顔在烹調參峇排骨時體貼地不加太多參峇辣椒;大家自動自發地傳菜,分享烹調心得……
有多一些交流的機會,新加坡本地人和新移民應該可以“越混越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