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科院:供應偏緊 樓價下跌有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6 09:40:14  


社科院建議,今後的調控政策的主基調應定為“增供給,調結構,抑投機,促穩定”。圖為深圳一個房地產展銷會。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中國社科院5日發佈的《2010年房地產藍皮書》預測,由於房地產市場供求仍然偏緊,今年內地商品房價格下調的可能性不大,總體房價將在盤整中增速趨緩。 

  藍皮書指出,20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將偏緊,主要是因為2009年完成土地購置面積和當年的開發土地面積均有所減少,這可能對今後1到2年商品房供應都會產生影響。數據顯示,2009年完成土地購置面積為3.2億平方米,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同比增長也創1997年以來的最低。2009年開發的土地面積為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為負的19.9%,是1997年以來的最低。 

  供不應求或持續20年 

  “在經濟向好、通脹預期增加的背景下,供求偏緊將推動房價上漲。與2009年全國房價平均23.6%快速增長相比,今年內地房價將在盤整中增速趨緩,各個月同比增幅逐步回落,但一些中心城市的房價增長可能還會比較快。” 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所土地與房地產研究室主任李景國向本報說。 

  對於今年內地房價走勢,參加房地產藍皮書發佈會的多位專家都認為大幅下調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表示,儘管最近內地一些城市房價在政策調控下出現回落,但“價下行時間不可能持久,幅度不會太大”。牛鳳瑞認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不等於房價下降,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和改善性需求,將使得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供求矛盾可能持續20年,因此房價不可能大幅下跌。 

  房控手段未能切中要害 

  藍皮書又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秩序仍較為混亂,房地產調控手段不能切中要害,政策缺乏連續性與前瞻性,而地方政府的短期化政策損害房地產市場的長遠發展,調控方式仍需創新。在房地產市場供求偏緊、普通居民購房困難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捂盤惜售、土地閒置、炒地等現象依然存在。土地閒置、炒地皮,導致政府每年投放大量的土地而市場上房屋的供應量卻沒有顯著增加,空置房與炒房現象造成市場供應緊張,房價扶搖直上,擾亂了市場秩序,累積了金融風險,破壞了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李景國表示,房地產調控方式不盡成熟,一些政策不但不能起到應有作用,還造成相反的效果。比如房地產交易環節的稅收本來是為了增加成本抑制投機,但由於賣方將其轉嫁到房價上,因而成為抬高房價的一大因素。 

  藍皮書建議,今後的調控政策的主基調應定為“增供給,調結構,抑投機,促穩定”。重點是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運用稅收、金融及土地等政策進行調控,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穩定房地產市場。 


    相關專題: 政府重拳調控 樓市走向何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