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希臘亂糟糟 愛爾蘭為何沒陷入動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4 11:56:40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刊登專欄作家吉蓮•邰蒂的文章說,什麼東西愛爾蘭有,但希臘沒有?當然,雨水與好喝的啤酒除外。這個問題,許多西方政府都最好問一下自己,尤其是英國、葡萄牙以及西班牙。

  近些天來,困擾希臘的財政危機使歐洲動蕩不安。但在希臘抗議者放火之際,歐洲另一邊上演著另一則受關注較少、卻同樣吸引人的故事:即愛爾蘭沒有因為政治與財政混亂而陷入動蕩這一事實。

  畢竟,去年的這個時候,資本市場普遍猜測,在歐洲負債率較高的國家中,愛爾蘭將會成為首批遭受財政衝擊的國家之一。它的銀行一團糟。它剛剛經歷了瘋狂的樓市繁榮與蕭條。它的公共債務積重難返。

  不過,愛爾蘭隨後出台了非常嚴厲的計劃來解決債務,包括大幅削減公共部門工資,以及解決國內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迄今,愛爾蘭擊敗了市場末日論者的預言。

  儘管今年一年就將公共部門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削減7.5%的承諾,未能讓愛爾蘭免受所有的市場痛苦——上周,其債券與德國國債的息差觸及3%,但它讓該國避免被貼上“徹頭徹尾的極差國家”這一標簽。

  難怪上周占據新聞頭條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不是愛爾蘭。

  為什麼?部分原因在於愛爾蘭的基本經濟狀況,它不像希臘或葡萄牙那樣糟糕。舉例來說,愛爾蘭明年淨債務占GDP的比重預計約為50%,是希臘的一半。但數字本身還無法解釋事情的全貌。還有其它兩個不那麼顯而易見的因素,似乎也在愛爾蘭的故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也影響了國際投資者對其國債風險的看法。
 
  文章指出,其中一個是政治基礎設施問題,更明確地說,即一國是否擁有決策機構來削減債務。第二個是金融家此前很少操心的一個問題:社會凝聚力,也就是說,政府能否把艱難的選擇強加於一個社會,而不致引起政治動蕩、社會動亂,乃至更糟糕的情況。

  看來,希臘在這兩個方面做得都不好。正如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也許合適的是,他以前是一名學術社會學家——喜歡解釋的,近年來,希臘已成為一個“侍從主義國家”(clientilist state,公權占有者伺候其主要庇護者、從事權錢交易的“尋租型國家”——譯者注)。

  該國腐敗猖獗,法治不完善、政治基礎設施相當薄弱。窮人與富人,或者,不同政黨間的凝聚力相當脆弱。畢竟,這是一個擁有暴力抗議悠久傳統的國家。因此,倒黴的帕潘德里歐能否讓全國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分擔痛苦,仍是一個問題。

  愛爾蘭則感覺非常不同。之前令人憎恨的英國殖民統治,給這個國家留下了根深蒂固的法律與政治基礎設施。該國較小的規模,使得它更容易進行管理。儘管愛爾蘭有一段血腥的內戰史,但它在眼下這場危機面前,出人意料地表現出高度的社會凝聚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愛爾蘭對待這場危機,就像對待可怕的新年宿醉一樣:每個人都知道,愛爾蘭在信貸繁榮時期瘋狂地縱情,他們也知道,排洩——如果不是懺悔的話——是必要的。於是,國民都集體依偎在沙發上呻吟著。

  如此高的凝聚力也許不會在愛爾蘭持續很久。隨著公共部門工資削減造成生活困難,而一些銀行家被發現享受著豐厚的薪酬,政治緊張正在升溫。但對於其它西方政府而言,耐人尋味的問題是,他們是朝著更“愛爾蘭”,還是更“希臘”的結局前進?

比如,英國下任首相可以訴諸於英國選民的“敦刻爾克”精神,要求他們共同分擔一場新財政戰爭帶來的痛苦嗎?葡萄牙、西班牙或者意大利可以複制這種做法嗎?眼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尚不明確,這非常危險;債券市場正在觀望——並等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