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家地震救援訓練基地探秘 先進裝備熟練掌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1 09:17:43  


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配備各種車輛19台,配有搜索儀器、營救設備、醫療器材等六類救援器材。圖為地震救援車。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汶川、玉樹……每當地震發生,一支身著橘紅色衣裝的隊伍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受災群眾進行救援,他們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CISAR),對內稱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人民日報21日報道,日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大本營”——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向公眾開放。記者跟隨首批參觀者一起走進了這所京西鳳凰嶺下的“特殊學校”。

  廢墟訓練模擬現場

  傾斜的樓房、遍地瓦礫、折斷的水泥預制板、裸露的鋼筋……占地194畝的訓練基地中,6700平方米的廢墟訓練場極具特色。根據訓練需要,這裡的廢墟有建好後爆破的建築,也有建築專家專門設計建造的各種歪斜樓房。

  一隊觀眾魚貫而入,記者也跟隨其中,剛到樓梯轉彎處,一陣眩暈感襲來,越往上走,越覺得難受,前面已有兩位女士捂著胸口退了回來。樓梯間兩側是模擬住戶的房間,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但眩暈惡心的感覺讓大家不敢鬆開樓梯扶手去看,似乎一鬆手就不知會倒向哪裡。

  多次參與地震救援的教官楊陽告訴記者,由於整棟樓發生了傾斜,人的身體重心就會發生偏移,加上處在密閉的空間,人就會產生重力方向錯位的感覺,很難保持平衡。但這樣的斜樓在震後很常見,這就要求救援隊員適應這種環境,熟練進行樓板、牆壁的破拆、頂升作業、抬擔架等工作。

  除“斜樓”等坍塌建築外,這裡還有高空竪向救援及搜索訓練場、模擬各種狹窄空間的地下管道訓練場、煙感及真火救援訓練樓、牽拉訓練場、破拆訓練場等。這個人工廢墟訓練場內幾乎可以造出所有的被埋壓狀況,可以演練幾乎所有的搜救情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