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以西方人的視角觀望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6 00:07:06  


 
  晶報:似乎書中的預測要過三五十年才能得到正解,你會不會繼續撰寫關於中國發展的書?

  馬丁:2050年,中國的經濟將是美國的兩倍,書中這類觀點,我是引用高盛公司的預測。而據我的經驗判斷,凡是這種預測大多都不能變成現實。因此,沒有人能準確地描述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我的下一本書應該不會以中國為主題,當然中國還會是書中的一部分。也許在未來十年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清晰的中國發展的軌跡,也許我會對這個趨勢做出新的思考。

  記者手記

  “我不是預言家”

  馬丁有著英國知識分子嚴謹治學的傳統。當記者質疑中文版引用的數據沒有出處和注釋時,馬丁急了。他拿出英文原版書籍,一頁一頁翻給記者看:“中文版怎麼沒有呢?看,英文版里有,這幾十頁都是注釋。”馬丁指著自己的腦袋,我是用這裡寫書的。

  “當中國統治世界”這七個字,在本不平靜的“中國崛起”論中投下了重重一石,翻起的水漂,引來嘩聲一片。一個對中國並不了解的老外,寫這本書是為了“炒作”,是“噱頭”,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在不懷好意的“捧殺”中國。

  馬丁覺得很無辜。他解釋,《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書名中“rules”只是文字上的修飾。其實,按英文原意,“rules”為“規則;定律;章程”,引申意“統治”似乎更側重於一種模式和規章的控制和支配。馬丁說,翻譯成中文“統治”,那也是出版商的意思。最初和英國出版商簽約時,他只是將寫作方向定位《西方世界的終結》,隨著對中國認識的逐漸深入,他才專注於“中國崛起”這個研究主題。馬丁說,中國崛起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模式,它極有可能重塑一個與當今西方模式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個在1945年出生的英國人,目睹了二戰後英國的衰退和美國的崛起的整個過程,他似乎對於中國的崛起有著更強的包容和接納。馬丁.雅克說他不是預言家,也不是占蔔師。他解讀中國崛起對世界格局產生的影響,同時也讓中國人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國家的崛起。

  人物簡介:

  馬丁.雅克

  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倫敦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曾在京都立命館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創辦英國智庫D em os,亦有豐富的新聞從業經歷,做過《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衛報》和《新政治家》的專欄作家,以及《獨立報》副總編輯,為B B C撰寫稿件並主持過多次電視節目。
 
  (文章來源: 晶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