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雙引擎減速 二次探底說升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7 09:48:28  


2010中國經濟雙引擎減速,二次探底說升溫(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不到兩個月之前,充斥著中國經濟的還是過熱之慮,現在卻已經出現“二次探底”的擔憂,其變幻似在倏忽間。

  市場中的憂慮並不是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擔憂世界經濟“二次探底”之後才有的。事實上,中國經濟的強勁回升中始終高懸著兩把劍—其一為過剩流動性引致的資產泡沫(尤以房地產最為顯著)乃至高通脹;其二為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而近兩個月來的緊縮、調控政策施行之後,原有的風險尚未解除,新的憂患卻在不經意間叢生。

  《新世紀》報道,市場對此已有明顯反應:股市近來一直萎靡不振,其表現在全球市場叨陪末座。4月15日至6月4日,上證綜指更下跌19.5%;有色金屬等商品4月中旬以來均自今年的高點回落;房地產市場在連續不斷的強力調控之下終於回落,其調整幅度幾何,成為事關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一大關鍵;至於債市,亦有業內人士判斷,由於資金面告緊,此前表現強勁的債市可能出現反轉趨勢。

  “4月、5月國內外的政策和金融形勢發生了重要的變化。”5月29日,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一次演講中稱,這種變化也使得一些指標未來增速趨於下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更是擔心,由於怕經濟過熱,政府採取的各種行政性調控措施可能把經濟“打”下去了。在他看來,加息、調匯等價格型調控手段一直付之闕如,而諸如清查違規項目、淘汰落後產能,甚至針對性地進行行業打壓等分寸難以掌握的手段卻大行其道,這是當前中國經濟由“熱”轉“冷”的最大隱患。“下手過重,反而可能產生大量的壞賬”,宋國青說。

  房地產與地方融資平台投資,這兩個在中國經濟走出危機中發揮重大作用而又極具爭議的引擎,正在明顯減速。

  先有美國的房貸泡沫,後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覆轍在前,中國對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乃至其融資平台的治理責無旁貸。人們真正擔心的是,目前所用的治理方法是否錯配,更深的憂慮在於,以往“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是否會再次重演。

降溫有術

房地產投資減弱的同時,2009年下半年開始的對地方融資平台的治理,也讓地方政府投資明顯減速

  春江水暖鴨先知。

  對於在上海做商業地產開發的溫州商人薛先生來說,近來不斷上漲的民間利率是不祥的預兆。2009年11月,他和親戚朋友凑了幾百萬,轉借給溫州的一家電氣設備企業,年息30%。2009年年末開始,銀行貸款明顯收緊,民間利率一路上揚,此時,房地產調控又起,“現在的情況有點像2008年下半年”。而當年溫州企業資金鏈斷裂,借款人血本無歸的情景,至今仍讓薛先生唏噓不已。為此,他準備提前收回放款。

  對經濟預期的變化,與此輪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台時間幾乎如影隨形。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此後,涉及信貸、土地、保障房建設、稅收等各類政策及各地相關措施相繼出台,房地產市場開始降溫。

  5月末,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儘管房產稅改革的法規尚未推出,但已有山雨欲來之勢,各類猜測四起。

  事實上,在調控預期下,今年前四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1%,已經比上年同期回落4.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考慮到今年的投資品價格同比大幅上升,因此以實物量來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慢勢頭更為明顯。

  根據中金公司分析師邢自強和徐劍的測算,今年4月的實際投資增速已降至19%,大大低於2009年12月的38%。而新開工項目和在建項目總投資額也開始明顯放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