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姚景源在2010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CPI上漲控制在3%左右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指標。但他也表示,在宏觀調控作用下,最終能夠完成和實現這個指標。
袁鋼明的表達則更為直接,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3%這個指標定得太嚴格,同時給政府調控也增加了難題。因為CPI一旦超過3%,按政府的目標就會緊縮貨幣,而一旦緊縮貨幣,企業就會倒閉,隨之失業率就會增高,農民收入也會下降。”
但相關資料顯示,近期國家發改委先後在5月14日、19日、24日三次談到了物價問題,認為3%的目標可以實現。
而要保增長與控通脹並行,卻是個難題。
“現在主要問題還不是防止通脹,保增長的需要優先於控通脹。現在政策的著力點還不是要下大力防通脹,而是要調結構使得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速度。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調整結構,必然會有一定幅度的通脹,但通脹幅度不會太大。”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焦建國教授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
矛盾三
保增長與調結構
溫家寶總理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把握好結構調整的力度、節奏和方式。
調結構的寓意就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日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經濟結構調整包括第一、二、三產業的調整,區域結構的優化及收入分配結構、社會保障制度的優化等,範疇很大。他說,“結構調整好了能更好地增長,結構不調整不優化,想達到增長目的也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