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回應台商呼籲 速簽ECFA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9 10:17:28  


與大陸簽署最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ECFA內容,內外兼顧下,台灣才有可能開創馬英九所揭櫫的“黃金十年”。     
  中評社台北6月9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日昨108位大陸台商協會會長及代表在各大報頭版刊登廣告,籲請兩岸儘速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誠摯希望兩岸當局都能聽到台商的心聲,回應台商呼籲,儘速簽署ECFA,為兩岸建立可長可久的經濟合作制度。

  社評說,台商是台灣的子弟,也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向外延伸,特別是大陸台商,經常回台採購原料、零組件及機器設備,促進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政府除要感謝台商對台灣經濟得貢獻外,也要與台商保持鏈結,讓台商能持續為台灣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此外台商多年在海外發展之經驗,對於以貿易為生命線的台灣而言非常寶貴。所以政府應該吸取台商經驗,為台灣經發展制定大戰略。台商特別強調,這些年世界經濟邁向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知識經濟的大時代,變遷愈來愈快速,競爭愈來愈激烈,台灣沒有逃避全球化的本錢,唯有勇敢面對挑戰,強化核心競爭力,與世界經濟體系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深耕台灣、連結亞太、競爭世界。

  所以,台商建議,台灣必須“開放”,才能迎向世界;台灣必須“競爭”,才能佈局全球;台灣必須發展“優勢”產業與勞工,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開放、競爭、優勢才是台灣發展之道。台灣不怕競爭,怕的是沒有面對競爭的勇氣、怕的是人為刻意造成的不公平競爭狀態、更怕的是少數人用照顧弱勢產業與勞工之名,實際卻是走“鎖國路線”。在全球浪潮下,“鎖國”思維絕對會戕害台灣經濟正常發展。

  社評說,事實上,台灣過去能開創“經濟奇蹟”,並且曾位居全球第十四大貿易國,顯示台灣產品具有高度的競爭力,台灣根本不必害怕大陸經濟崛起,反而應該利用大陸的各項條件,為台灣經濟成長注入動能。例如,根據大陸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台灣出口大陸金額為857.2億美元,為台灣賺取652.1億美金的外匯順差,就可以充分證明,台灣善用大陸成長動能,為自身經濟注於非常多的源頭活水。

  然而,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時期,無視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也不設法想出因應之道,造成台灣出口日漸衰退。台商舉例,2004年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金額及市場占有率高於東協,但2005年大陸與東協的“貨物貿易協議”生效後,開始對東協降低關稅,東協出口大陸產品金額占有率超過台灣,且差距逐年擴大,2009年甚至差了204.97億美金及2.04%的占有率。

  更有甚者,2010年大陸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在加上東協加三、東協加六等自由貿易區這些年會接著生效,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將面臨極不公平的待遇。

  台灣若不跟大陸簽ECFA,台商原向台灣採購者會被逼著到有優惠關稅的地區採購,此即經濟學上的貿易移轉效果;在台灣的廠商會被逼著到有關稅優惠的地區投資,此即經濟學上的投資移轉效果,這兩個效果若是產生,勢必會造成台灣外銷市場流失、廠商外移、失業增加、經濟衰退的困境。

  社評說,兩岸簽署ECFA,跟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會員(WTO)簽署FTA一樣,主要內容就是降低關稅、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保護智慧財產權與投資權益,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出口、增加就業、吸引投資、振興經濟,這只是台灣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大陸經濟崛起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台灣還要持續與大陸協商並簽署“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為兩岸經貿往來開創無障礙的大環境。此外台灣也要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 FTA,為台灣企業與人開創公平競爭的大環境。

  建議政府儘速回應台商訴求,與大陸簽署最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ECFA內容,並與其他貿易夥伴簽署FTA,如此再加上台灣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與調降營所稅至17%,內外兼顧的卓越條件下,台灣才有可能開創馬英九所揭櫫的“黃金十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