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軍“快速全球打擊”戰略面臨四大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3 09:06:41  


“全球快速”打擊導彈發射場面模擬圖。
  核心提示:遠程常規快速打擊能力是美國近年來軍事力量發展所追求的核心戰略目標之一,美國防部為此制定與實施了“快速全球打擊”(Prompt Global Strike,PGS)計劃,以實現在1小時內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的能力,包括移動目標、深埋加固目標、時敏目標等多種目標,這些目標可能是恐怖分子藏身處、敵國導彈發射架和指揮控制系統等。美國計劃於2014-2020年間獲得快速全球打擊系統的初始作戰能力。今年以來,美加速了高超音速飛行器計劃,連續進行了X-37B和X-51A飛行試驗,用於鑒定和評估相關技術。然而,美國政府科研機構“國家研究委員會”卻撰文指出:真正實現快速全球打擊並非易事,尚有一系列的技術難題等待攻克。 

  美國快速全球打擊備選方案主要包括常規型“三叉戟-2/D5”導彈系統(CTM-1,近期方案;CTM-2,中期方案)、“潛射全球打擊導彈”(SLGSM,中遠期方案)、“常規打擊導彈”(CSM-1,CSM-2)、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等。由於快速全球打擊計劃的上述方案中不少是基於美國現役的戰略彈道導彈研發的,而這些戰略導彈系統必須經過改進後才能滿足常規快速全球打擊所需的能力,因此快速全球打擊計劃的各個方案都必須解決一些共性的關鍵技術問題,如熱保護問題;制導、導航和控制精度問題,彈藥和傳感器配置問題;推進系統的開發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問題。目前,美國正在對快速全球打擊計劃的各種方案進行進一步評估,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評估快速全球打擊計劃所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首要技術難題:先進熱保護技術 

  為了能經受極端的高熱環境,現有的高彈道系數再入體的熱保護系統(TPS)均使用易燒蝕材料。目前,美國的導彈再入體使用最先進的易燒蝕材料為碳一苯酚,由這種材料制成的熱保護罩密度高,燒蝕特性好、熱傳導性低,且形狀穩定。CTM,SLGSM以及CSM的初始型號都將採用基於現有的易燒蝕材料研製的熱防護系統。當然這三者間是有所區別的:CTM再入體所實施的內大氣層機動彈道飛行時間最短,而CSM-1以及SLGSM再入體進行的是助推一滑翔彈道飛行,此時,其再入體TPS系統暴露在高熱環境下的時間更長。由於CTM系統與傳統的洲際彈道導彈作戰過程相似,因此現有TPS技術應用於這種概念具有較大的把握。相比較而言,現有的TPS技術應用於SLGSM和CSM-1概念則還需要全面評估。這是因為無論SLGSM還是CSM,其再入體末段機動範圍都很大,在其高速滑翔飛行時間較長,也意味著再入體在高速,高熱環境下暴露的時間更長,而這將引起再入體外形的變化,從而增加TPS性能的不確定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