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慶農二代紛紛返鄉 不想兒女變“農三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7 10:09:20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近年來,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打工的部分重慶“農二代”有辭掉工作回到家鄉發展的趨勢。他們有的決定自主創業,有的則加入家鄉的企業和工廠,甚至還有個別的回到農村做起了農民。

  今年28歲的獨生子宋亮是重慶渝北區的“農二代”,他的父母在他初中時即去了成都,做起了水果生意,他自己則在重慶念完職業中學後去了廣東一家制衣廠做起了學徒。待了七年,宋亮於去年底回到重慶,並於今年3月在重慶主城開了一個服裝店。

  宋亮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在廣東待了差不多十年,真的很辛苦,可以說歷盡九九八十一難,讓他明白不可能給別人打一輩子的工。回重慶並不是因為這邊的工資比廣東那邊的高,以前在廣東做“計件”每月可以拿到將近3000元,而現在自己開店月收入也不過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約210新元)。雖然現在自己做老板壓力很大,但覺得很充實。另外,回重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和子女,父母年紀大了需要自己在身邊照顧,子女還小更需要父母的愛護,“總不能讓兒女走自己的路,變成‘農三代’吧?”

  在福建福州市某造船廠打工達六年的24歲重慶“農二代”女生張珊,謝絕了老板的再三挽留,也於近日回到重慶。

  張珊的經歷和宋亮很相似,雙親在上世紀90年代初到了福州,在當地某造船廠做起了搬運工人,留下張珊姐妹倆相依為命,一家四口聚少離多。張珊初中畢業後原本在重慶當地的服裝店做營業員,2004年,母親積勞成疾,張珊和姐姐為方便照顧母親,也去了福州,在父母所在的造船廠做起了工人。

  張珊說,她和父母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3000元,勉強夠維持生計。父母年紀都大了,且母親又生病,始終是要回重慶安度晚年的,於是她決定回重慶工作,為父母也為自己的終身幸福鋪路。

  她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我不會再去沿海打工了,那邊的勞動強度太大,消費水平雖然比重慶低,但收入同樣也低。”

  張珊還透露,另外兩名四川“農二代”同事也和她一起辭職,並回到原籍,估計也和她一樣將會在當地找工作重新就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