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明史一大懸案有望破解 南京發現鄭和大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6 00:05:28  


考古人員正在勘察古墓後室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南京祖堂山發現一座明代中早期大墓消息,引起社會各方關注。一對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被秘密運回南京市博物館,雖然考古專家對墓主身份始終不願透露一絲風聲,稱目前挖掘還沒結束,最後會向社會做出一個交代,但昨晚10點鐘,記者得到有關部門的證實,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鄭和之墓。

  氛圍神秘考古專家封鎖消息

  昨天,市民張先生致電揚子晚報記者,說他就住在牛首山附近,近些年來,他知道牛首山發現了不少宦官墓,看到本報報道後,他有一種直覺,認為昨天報道的這個明代大墓可能是一個宦官墓,很可能是鄭和下西洋時的太監。

  張先生的這個大膽猜測是否是真的呢?帶著這樣的好奇,記者也進行了多方打探。首先,記者來到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到處搜尋,結果大院裡一點動靜都沒有,文物保管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墓志被運回後,首先會放置在二樓考古部的清理倉庫,清理浮塵等,然後再進行拓片以便研究確定墓主的身份以及與該墓有關的銘文信息,然後再進入保管程序。可記者在考古部找了一圈,也沒能看到墓志。考古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等墓志銘文公布了一切就自然清楚了。

  雖然墓葬的墓志已經發現,考古人員為何如此神秘地封鎖消息?這一切舉動證明這座大墓非同尋常。記者多次撥打參與大墓考古的專家的手機,得到的回答是該墓葬確實埋著一位明代著名人物,墓主具體是誰,該專家卻始終不肯透露。

  旁證推理這裡就是鄭和墓

  記者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張先生的推測也許有些來源。比如,近幾年,圍繞著牛首山鄭和墓先後發現的太監墓中僅有名有姓的就有羅智、楊壽藏、金英、懷忠、鄭強、餘俊、吳經、王瑾、楊慶等數人,而且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宦官墓葬圍繞著牛首山鄭和墓而建,形成眾星拱月的陪葬之勢。

  “從已發現的墓葬分析,該明代大墓應該為宦官墓。牛首山一帶葬了許多太監,我感覺這個也是太監墓,很可能是鄭和下西洋時的太監。”張先生堅信地說。

  昨晚,記者通過相關部門證實,雖然,相關部門沒能給出肯定答覆,但一位負責人的話語間已經透露,墓主就是——鄭和。

  不少學者認為,鄭和歸葬南京,其墓至多只是衣冠冢。鄭和1433年4月逝世於印度古里,船隊同年7月返回國內。這就是說,鄭和去世到船隊返國歷時三個多月,正是炎熱的季節,航線地處熱帶,鄭和的遺體顯然不可能保存好帶回國內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蘇門答臘或爪哇。據歷史學家古代藝術品研究學者盛華傑分析,此次發現的鄭和墓可能還是衣冠冢,但也不排除運回了鄭和的骨灰,一切還要等墓室打開才能揭開謎底。從鄭和去世的年代看,與此次發現墓的明代早中期,斷代是吻合的。

  探墓 券頂砌築異常考究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弘覺寺旁,爬上山崗,眼前是個數百平方米的探坑,數十名考古人員正在清除浮土,探坑中央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磚室古墓。古墓之所以被發現,主要是上周五,祖堂山福利院施工隊在為擴建項目到後山取土時,挖掘機一抓,抓出幾塊青磚,當時施工隊就報告了南京市文物局。

  古墓的墓室總長約8.5米,寬約4.1米。古墓的券頂砌築則十分講究,為三券三幅式六層,也就是一層竪排磚下叠壓一層橫排磚,共交叠成三券三幅。這類形制的待遇,只有明代功臣和王侯才能夠享用。記者從已經破口的古墓後壁的洞口向裡眺望,隱約能夠看見墓室是分為前後兩部分,就是分前後墓室。記者看見中間分隔墓室的門道為青石材質,分為左右開啟,高約近2米,寬達1米左右,顯得十分厚重。據了解,23日上午出土了一對墓志,被運回博物館。目前,墓室裡究竟埋藏著什麼寶物,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相關新聞

  牛首山鄭和墓

  當年依傳說命名

  鄭和七下西洋,創下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其死後埋在哪裡卻是個謎。

  1964年的《江寧文物簡志》中披露牛首山的一座墓葬應是鄭和墓。此墓坐落在一名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邊有一個鄭家村,村中的鄭氏自稱其祖輩世代在此守看墓地。當地的人則說,這座墓與這一帶的羅智墓等明太監墓形制相同,可能是鄭和墓。

  1981年,有關部門對“回回山”明代古墓進行了勘察。不久,江寧縣文教局將這座古墓修繕一新,正式認定為“鄭和墓”,修繕後的“鄭和墓”上刻“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之墓”字樣。墓下方有七層台階多組,象徵著鄭和七下西洋。

  由於當年指認“回回山”古墓是鄭和墓主要依據村民的傳說和推測,也沒有發現證明此墓是鄭和墓的文物,因此學界起了爭議。不少學者認為這座“鄭和墓”不可信,至多只是鄭和衣冠冢。但是這樁學術公案沒定論,這座古墓就被匆匆冠以“鄭和墓”,此後多數出版物中都宣稱鄭和墓在江寧。

  (文章來源: 揚子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