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11部門集體亮“喉舌” 網民高度評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2 09:09:18  


6月30日,中共中央外宣辦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11位中共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首次集體亮相,並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黨務部門新聞發言人如此集體亮相,信息化時代真的來了。”6月30日,11位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在中外記者面前集體亮相後,天涯社區上網名為“cdxwht”的網民發出了這樣的聲音。兩天來,在各大網站論壇上,這一新聞事件成為網民討論的熱門話題。

  新華社報道,眾多網民認為,新聞發言人的集體亮相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黨務公開又邁出了重要一步。網民“暗香e飛傳”說:“建立發言人制度是黨務公開、黨內民主的一種形式,是黨的建設從神秘走向公開的一大步,也體現了共產黨員勇於接受監督的魄力。”網民“水邊暗香”說:“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有利於黨務信息的公開化和信息發佈的權威性。新聞發言人制度也使得媒體人、民眾更好地與之溝通、交流、互動,讓更多的民眾有了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中央先開了口子,希望省、市一級也效而倣之,推而廣之。”

  當天,11位身著正裝的新聞發言人面帶微笑,依次走上講台,新聞發言人清新的形象給網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謙和、穩重、誠懇是他們給公眾的直觀感覺,人們看到了一個充滿自信的開放的政黨。”網民“異曲同工”這樣說。

  民營企業家為何進黨校培訓?如何看待入黨動機問題?在與中外記者見面過程中,11位新聞發言人沒有回避這些敏感問題,回答時措辭準確,大方得體,網民們對此大加讚賞。不過,這還只是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的首次集體亮相,網民們對他們今後的表現更加充滿期待。網民“yueguangchong”說:“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需要磨合,也有一個‘試錯’的過程。公眾宜保持樂觀其成的姿態,看這些新聞發言人的出現如何帶來耳目一新的政治新氣象。”

  “形式上公開多,實質上公開少;結果公開多,過程公開少;原則方面公開多,具體內容公開少。”網民“北京達人”用“三多三少”總結了一些地方新聞發佈出現的怪現象。這位網民認為,半透明的信息容易引人聯想,只會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到更多的猜測中去。“希望這些新聞發言人能給新聞發佈帶來新鮮的空氣。”“北京達人”發帖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