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一貫道:劫波之後從台灣走向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0 00:34:41  


 
  馬來西亞擁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根的追尋,使得他們對宣揚儒釋道合一、其中又以宣揚儒家思想為主的一貫道興趣盎然。再加上台灣自1970年代以來經濟高速發展,一貫道捨得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對外傳道,馬來西亞政府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對宗教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促使一貫道在馬來西亞傳道非常成功。雖然早在1948年,上海寶光壇就有人去傳教,並以“儒釋道道德會”名義在馬來西亞傳教。香港寶光壇、常州壇也從1950年代到這裡傳道,但現代一貫道在馬來西亞興盛,應自1970年代起,台灣一貫道寶光建德、發一崇德、興毅、基礎天基、浩然浩德、常州、發一靈隱、發一天元、發一天恩、乾一、天祥、寶光紹興、浩然育德、寶光明本、發一德化、發一天恩群英、基礎忠恕、發一慧音、發一同義、發一光耀、文化、寶光崇正、寶光元德、安東等24個組線先後前往發展,各組線在馬來西亞都有佛堂,許多巍峨莊嚴的一貫道廟宇由北到南高聳於馬來半島上,一貫道傳遍馬來西亞13州。馬國政府中的交通部長翁詩傑、衛生部長廖中萊等高官都是一貫道徒,也極力維護一貫道在馬來西亞的各項活動。2003年,“馬來西亞一貫道總會”成立,會址設於吉隆玻崇德佛院。馬來西亞一貫道主要在華人社會中吸收信徒,也有許多印度人,依照該國有關不得向馬來人傳教的法律規定,一貫道尊重當地伊斯蘭教國教的權利,不向馬來人傳教,但歡迎參與一貫道組織的文化教育活動。

  新加坡一貫道最早從1960年代起自馬來西亞和香港傳入,但突破性進展也是從1970年代台灣一貫道各組線傳入為始。最早從台灣去新加坡傳道的是寶光建德組線,為了傳道,1970年在新設立“天然化工有限公司”,以提煉薄荷油為業,連賠12年後,受益於國際薄荷價格飛漲,很快把所賠賺回,並累積雄厚資本用於傳道,道務也隨之迅速發展,成為在新一貫道最大支線,有佛堂1800多間。連同其他支線,一貫道在新加坡的佛堂達3000多所。因一貫道提倡的“真儒復興”與當前新加坡政府倡導儒家倫理道德和推行華語政策在目標上不謀而合,又積極參與當地公益慈善事業,因此一貫道在新加坡頗受民眾歡迎,約有信徒40多萬,各道場舉辦諸如讀經研究班、法會等活動,動輒千人以上,在一個只有300多萬人口的城市之國,也是一道風景線。但新加坡政府至今尚未承認一貫道的宗教地位,各一貫道場只能以公益慈善團體身份向當局登記註冊。

  一貫道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如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等國傳道也各有特點。台灣一貫道進入越南始自1988年,文化、浩然浩德及發一諸支線等都在嘗試傳道,但因越南對宗教及外國人活動限制多,一貫道在越南傳道“大多僅是起步階段而已”。一貫道在老撾的境況與越南差不了多少,自1990年代開始發一崇德等幾個支線進入萬象等地設佛堂傳道,但至今沒有甚麼發展。在柬埔寨發展則比較快,自1986年台灣一貫道傳入以來,文化支線已在柬有佛堂數十所,寶光元德有佛堂120多所,加上其他支線,目前在柬佛堂有200多所,信徒10多萬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