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明上河圖》中繁忙的汴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7 00:15:28  


《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汴河是一條人工河流,按《宋史.河渠志》載:“汴河自隋大業(605—618年)初疏通濟渠,引黃河通淮,至唐改名廣濟。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陰縣南為汴首,受黃河之口屬於淮泗,每歲自春至冬,常於河口均調水勢,止深六尺以通重載為准,歲漕江淮湖浙米數百萬,及東南之產,百物眾寶,不可勝計。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輸京師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內外仰給焉。故於諸水,莫此為重。”汴河從汴京外城西水門入城,再入內城水門,橫穿宮城前州橋、相國寺橋,出內城水門,然後向東南而出外城東水門。淳化二年(990年)六月,汴河在近城浚儀縣的一段河堤缺了口,宋太宗趙光義親自去視察,步輦行走在泥淖中,宰相、樞密院使等大臣連忙勸阻回駕,宋太宗說:“東京養甲兵數十萬,居人百萬家,天下轉漕仰給,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顧?”於是下令調步卒數千來堵塞,直至看到缺口被塞住,水勢穩定後,他才回宮。由此可見,汴河不但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而且還是國家安全的系帶,可以說是趙家王朝的生命線。

  進入汴河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艘重載的大船已經靠岸,正在往碼頭上卸貨。從船身還吃水很深來看,被卸下的貨物只是很小一部分。貨物是用麻袋裝的,老板正坐在麻袋上指揮工人們碼放。扛袋的工人很吃勁,需要兩個人幫他卸下,看來裝的是糧食。北宋時代,屬於國家的糧食儲備倉庫,大都集中在東南城沿汴河一帶。《東京夢華錄》“外諸司”記載:“諸米麥等,自州東虹橋元豐倉、順城倉,東水門裡廣濟、裡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國、廣盈、萬盈、永豐、濟遠等倉。”這些倉庫的糧食,都是通過汴河從“江淮湖浙”運來的。糧食是一個物質需要,汴河又擔負著運輸糧食的重要任務,在圖中我們第一眼就看到運糧船,這是毫不奇怪的。也可能是畫家特意的安排,因為別的船只都遮蓋著,只有在卸貨過程中看它的包裝形式才能了解是什麼貨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