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圍龍屋,書寫“世界客都”新注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5 00:22:31  


第一圍
 
  從高處看,客家民居圍龍屋(俗稱圍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後面是圍屋,兩個半圓相合包圍了正屋。作為梅州最大的圍龍屋,仁厚溫公祠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組成。中軸線的堂屋,光中廳就可擺20台宴席。堂屋的兩邊各有四行橫屋,堂屋和橫屋的後面是三層弧形的圍屋,形似長龍又似彩虹。

  溫進祿告訴記者,圍龍屋最神秘的組成部分——“化胎”是一個龜背形的土包,象徵女人的腹部,上面用大小均勻的石塊鋪成,傳說鋪的石塊越多,子孫後代就越多。化胎前面的正中下方,設了一個由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個石塊組成的“龍神伯公”,這就是主管生育的神靈。

  作為宗祠和民居合一的建築,圍龍屋堂屋的上堂設了祖先神牌。“雖然不少後生已經遠走他鄉或在附近蓋起了洋房,但除夕夜卻熱鬧非凡,所有族人都會回來祭祖。”

  然而在福建永定客家土樓已聞名世界時,圍龍屋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圍龍屋是‘世界客都’的注腳。”嘉應大學客家研究院院長房學嘉教授告訴記者,關於土樓和圍屋的區別,無論從分布範圍、建築歷史和居住者使用方言來看,圍龍屋才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梅州客家地區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形式。

  “相比起土樓的全封閉構造,圍龍屋是四通八達開放式的,體現了梅州客家人開放包容的姿態。”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郭文烈說。正因為其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梅州市在2009年啟動了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把這一古老“注腳”推向世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