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運會VS世界杯足球賽 誰的文化衝擊力更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7 10:29:32  


南非世界杯賽場吹響嗚嗚祖拉。
 
  精神標記

  誰的個性更主流

  編輯:提起奧運會的經典時刻,我們總會定格如此畫面:獲獎者站在領獎台上,眼望國旗,淚流滿面。而提起世界杯,記憶中的畫面似乎歡樂了許多,就像當年貝貝托、羅馬里奧那標誌性的“搖籃舞”。這是否表明,奧運會的國家或民族屬性更突出,而世界杯則更展現了文化娛樂的特質?

  劉玲玲:我認為,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世界杯,國家或者民族的屬性都很突出。南非世界杯讓南非這個曾經因種族隔離制度而飽受詬病的國家以一個全新面貌示人,不正體現了世界杯的國家或者民族屬性嗎?足球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運動,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項運動娛樂的特質。然而,隨著足球運動商業化加速,足球逐漸遠離了快樂的本質,世界杯成為巨大的賺錢機器。不過,在娛樂、商業化、民族和國家感等方面,這兩個體育盛會的特點都是一致的。

  陳晨曦:奧運會頒獎時,升國旗奏國歌的程序充滿儀式感,在這一刻,體育的力量確實已經延伸到國家榮譽和百姓情感之中。在世界杯賽場,奪冠慶祝的鏡頭比比皆是,在球員用誇張的動作和狂放的表演吸引人們眼球時,也不能忽視很多慶祝背後令人感動的瞬間。比如,在加納隊殺入南非世界杯八強之後,很多球迷就在看台上與球員一起跳起了非洲舞蹈,這種簡單的快樂讓人動容。在奧運賽場,國家與體育結合得非常緊密,而在世界杯上,這種“結合”依然適用,只不過是程度稍輕罷了。

  歷史流向

  誰的變遷更劇烈

  編輯:古希臘文化孕育了奧林匹克運動會,而世界杯則被打上歐洲“騎士文化”的烙印。若干年之後,我們發現,古老的奧運會似乎傳承著比較統一的文化內涵,但相對年輕的足球文化卻經歷了劇烈碰撞,南美洲、非洲、亞洲的文化力量正在動搖歐洲文化的主導地位。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易劍東:我感覺世界杯變化較小,反而奧運會在經歷多位主席輪換之後,變化很大。從業餘主義的堅守,到糾纏在體育和政治之間,直至現在商業的大量介入。在某種意義上,奧運會已經趨同了一部分世界杯追求的文化含義。與此同時,奧運會也有其最不一樣的精神追求,這與世界杯純商業化的娛樂狂歡,更像是大雅和大俗的關係。

  奧運會以精神文化的傳播作為載體進行商業開發,不是赤裸裸地做廣告,而世界杯掙再多錢,也趕超不了奧運會對於精神文化的追求。奧運會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價值觀,是一種精神的撫慰;世界杯則是體育迷最狂熱的表演——二者都已經嵌入時代精神的主流當中。

  劉玲玲:事實上,隨著時代變遷,奧運會和世界杯都在經歷著巨變。我覺得最關鍵的文化烙印就是全球化,其次就是商業化。哪裡擁有新興的市場和電視收視率,哪裡就會有奧運會和世界杯。國際足聯目前有208個會員協會,其影響力是任何一個單項體育組織都不能企及的,足球已經超越了地理的概念。為了抵消商業化帶來的負面公眾印象,國際足聯近年來一直在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形象。比如利用南非世界杯在非洲國家開辦了10個“足球希望”俱樂部等。足球改變社會的力量遠遠超出了足球本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