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1 00:00:25  


王國維像。敦煌的劫難引發了羅振玉、王國維和陳寅恪等學者的憂慮。
 
  韓國是新興的文化產業大國。1998年,韓國遭遇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方針,明確提出“兩個五”:力爭五年之內把韓國在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上的占有率從1%提高到5%;力爭五年內能培養出10000個內容創作者,其中10%有外銷的能力。為實施這一戰略,韓國先後頒布了十幾部法律法規,又於2001年成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並且每年獲得政府5000萬美元的撥款用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大長今》的熱播,絕非一個電視劇而已,而是事關韓國的文化輸出、文化戰略。而且,他們要把“韓流”變成“亞流”,甚至“世流”。韓國只有4900萬人口,卻在海外有12個韓國文化院。2004年韓國文化產品已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5%,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韓國成功地輸出了自己的文化,拯救了韓國經濟。為了塑造東亞大國形象,韓國新辦的“世宗學院”將面向世界,尤其是東亞民眾免費教韓國文字和文化,使得現有學習韓語的百萬餘人借“韓流”大潮迅速膨脹。 

  東亞的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早在1985年,日本經濟持續增長之時,就試圖從“經濟大國”轉向“政治大國”最終走向“文化大國”。日本的文化立國戰略其目的就是要推出日本文化。試圖確立日本文化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使亞洲國家在接受日本援助的同時,也接受日本文化。 

  日本因為二戰罪行其國際形象一直不佳,為了塑造未來親善的國家形象,同時為了同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相抗衡,日本政府計劃在全球各地增設“日語學習中心”100所以上,學習中心的規模擴大近10倍,從而從文化深層次改善世界對日本的看法。據報道,2007年4月18日,日本政府“教育再生會議”在首相官邸舉行了分科會議,與會者一致決定把“到2025年將在校留學生數量擴大至目前的10倍即100萬人”這一目標寫進5月的第二份報告中,說明日本致力於通過吸引世界而傳播日本文化。 

  印度在軟件工業和區域特色文化方面已經擁有了世界性聲譽,而其通過科技、軍事、文化獲得全球擴展的心思也不可不察。 

  從1985年日本的文化輸出到1998年韓國的文化輸出,其間我們中國重點在發展經濟,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但是新世紀中國的發展戰略應該根據世界新格局有所調整,怎樣讓中國人信服自己的文化,然後才是拿什麼讓世界人民欣賞。論實力,中國的GDP總量居世界第三,但論觀念和策略,中國卻沒有跟進。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的文化產業應該在推進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為。 

  東亞崛起的文化格局預示著當今世界文化的重大轉折:國際間的經濟技術軍事競爭正顯現為文化競爭,或者說那種可見的國力“硬實力”競爭,已逐漸被更隱蔽的文化“軟實力”競爭所遮掩。我們更應該關注新世紀文化戰爭與中國文化安全問題。在我看來,經濟增長是重要的,但比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的方式。文化拓展是重要的,比拓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身份和文化拓展的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