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孝行當下 中國孝文化要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1 00:06:21  


 
  二

  中華孝文化的精華與核心是以人為本。它主張對生命及生命本源的尊重,其最初含意是“善事雙親”,“敬養父母”,對父母在物質上、精神上盡孝心。“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並且將孝由此推開及至社會,形成“博愛”與“廣敬”。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不僅關愛父母、家人,還關愛他人,兼愛大眾。孝文化中的孝,從孝敬父母,悌兄睦友到兼愛眾人,尊重生命,敬重自然與其他生命,有利於自身、人類和自然的發展,因而對其闡發、弘揚,是一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

  按照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們應在幾千年孝文化歷史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整合,來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孝文化的框架——

  感恩。《詩經》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說的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認同,即對給予自己的關愛心存感激;感恩是一種品德,即對恩惠縈繞心間,並予回報的品質;感恩是一種人生態度,因感恩報恩而回報父母,因感激成長而回報故土。而感恩報恩即為孝的精髓。“孝,始於孝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因身家而致天下,孝貫其一生。因此,我們可以說,感恩是孝文化的理論特色,也是整個孝文化的核心理論。包含了“感恩”的孝是民族認同的精神基礎,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博愛。孝,博愛之始。孝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親親而博愛,是孝在延伸。從愛父母,愛祖輩開始,進而愛他人,愛一切關心和幫助自己的人。今天,我們要以人為本,兼善天下:首先要有愛心,愛他人,愛人民;關心人,幫助人,領導關心下屬,師長愛護學生,特別是關愛、幫助弱勢群體,還有我們所依存的環境。

  責任。報恩即責任,報親揚名是孝子忠君愛國的動力。古代孝子立身的三境界:立德,立功,立言,已是一種社會事業。在親親之孝的激勵下,岳飛心憂天下,慷慨許國;許許多多的志士仁人,也都是抱顯揚父母之孝思,尊從親人之教誨,開始了自己修齊治平、奮發進取的人生歷程。立身處世,孝親忠君,是封建社會理想人格的體現。而在今天,我們仍需在善事父母,繼志述事的思想基礎上,竭盡全力,入世“公忠”,建功立業,踐行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