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孝行當下 中國孝文化要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1 00:06:21  


 
  和諧。孝文化包含了和諧。從“孝親”始,養成了我們民族仁愛敦厚、守禮溫順的性格特征。因為孝是處理家庭關係、家族關係和各種社會關係的行為準則,所以傳統社會中,有了孝,才有家庭的和諧,才有社會的和諧。就一個家庭而言,所謂“家和萬事興”,實際上是“家孝萬事興”;對一個家族、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有了社會的和諧,才有安定的環境,才能去發展建設,圖民族復興。因此,和諧才能共生,和諧才能發展,孝文化的和諧共生對於我們今天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是不可或缺的。

  傳統孝文化博大精深,良莠雜陳。我們認為,以“感恩,博愛,責任,和諧”為理論支點的孝文化理論體系,包涵了“孝親養老,悅親敬老,修身盡責,愛國興族”的社會主義孝文化的核心理念與行為規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文化資源,科學發展的一種嘗試。

  三

  為發揮社會主義孝文化教化育人、代際和諧等積極作用,我們需要統籌兼顧,多措並用。

  堅持孝的基礎性與先進性並重。所謂孝文化的基礎性,是指孝文化對民族文化,孝德對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地位與作用。注重基礎性,就是要廣泛傳播、弘揚孝文化,利用孝德來培育人們的善性善根;所謂孝文化的先進性,就是當代孝文化應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定位,及時吸收民主、自由、平等、科學等先進要素,使自身成為一種代際平等、互助友愛的新型倫理文化。抓住了基礎性,就抓住了孝文化的人民性;而抓住了先進性,就抓住了當代孝文化的導向性。這樣,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這棵大樹,才會根深幹挺、葉茂花紅。

  堅持德法並舉。孝德的弘揚當然要以道德教化的形式加以推動,故學校灌輸、研究闡釋、輿論造勢、民間活動等都有助於孝文化的弘揚。但與此同時,在當下的法治社會背景下,法律在調節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廣泛、重要的作用,借助法律的力量推動社會主義孝文化建設,也應是我們採取的措施之一。我們的近鄰韓國頒布《孝行資助獎勵法》,開了現代社會的一個先例,並收到了積極的效果,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這樣,倡孝行孝就不僅只是民間自發的一種活動,更因有黨和政府的倡導推動,立法機關的順應民意,全社會的廣泛動員,從而將社會主義孝文化的弘揚,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