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傳統文化對言談藝術要求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3 00:02:45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人民日報文章:言,是人日常交際和開展公務活動必不可少的能力。高超的言談藝術是展示自身形象與素質的重要載體,也是形成良好文風的基礎。 

  中國古人對言的要求很高。孔子有“一言可以興邦”說,《戰國策》雲: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 

  說話要慎重,準確,負責任。孔子有言“駟不及舌 
”,形容話語傳播之快速。講出的話如潑出的水,覆水難收。所以講話要慎重小心,觀點正確,誠實守信,不能信口開河,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到點子上;“言必信,行必果”,說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結果。孔子發現一條規律:“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那些說話大言不慚的人,往往很難說到做到。他認為“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聽到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無德的表現,應該杜絕這種現象。 

  說話要注意對象、場合、身份。孔子雲:“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有智慧的人要看講話的對象,既不錯過人,也不浪費言語。他還說說話容易犯三種過失:“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沒輪到他說搶著說叫急躁,該說的時候不說叫隱瞞,不看看對象的臉色便貿然開口叫盲目。現實中確有一些人獨霸講話權,絮絮叨叨,囉裡囉嗦,令人生厭;也有的人金口難開,一言不發,讓人費琢磨。所以說話的時機、多少都是藝術是水平,應把握一個恰如其分的度。墨子對他的學生說,寧學雄雞,莫學塘蛙。池塘裡的青蛙沒日沒夜地叫,口幹舌燥,卻沒有人注意它的存在;雞籠裡的雄雞只在天亮時啼叫,但卻一唱天下白,一鳴驚人。墨子告訴人們要善於掌握說話的時機,該說的時候就要說,說到點子上;不該說的時候不要亂說,管住自己的嘴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