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2日社論說,大陸軍方日前宣布兩岸都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包括台灣提出的大陸撤飛彈問題。為了穩定台海局勢,兩岸也可就軍事問題,通過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這是大陸重申一中原則,且由於兩岸才簽署ECFA,緊接著出現天安艦事件引發的黃海軍演危機,解放軍主動觸及“撤飛彈”和兩岸建立“互信機制”的話題,自有不尋常的意義。
社論說,通過東亞地緣觀點,黃海和台海正是南北互倚,呈現北緊南弛的情況;再以兩岸互動言,撤飛彈具有高度象徵意義,一是傳達善意,二是昭告天下兩岸關係改善已進入新的境界。在張弛之間,當然可以視此為北京有意測試台灣和美國的反應,也不必排除這是北京新的戰略部署,並主動找到兩岸對話的著力點。
對此,台灣方面在第一時間呈現多頭論述的反應,馬英九雖曾表示若對岸先撤飛彈,才有可能觸及和平談判。另曾表示,兩岸簽署ECFA,對岸若還有飛彈瞄準台灣,畫面會很不協調;對此,對岸有了回應,但台灣“總統府”卻拒絕直接回應,並指應由“國防部”和“陸委會”發言。“國防部”認為對岸飛彈係機動部署,撤飛彈的實際意義不大,唯樂觀對岸向台灣人民傳達善意。至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國防部”和“陸委會”則口徑一致地表示:兩岸協商應依循“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原則。顯見台灣在這方面還沒有心理準備。
社論說,若說台灣朝野對大陸拋出互信機制和撤飛彈有什麼制式反應的“共識”,就在對“一個中國”的原則接受度偏低。綠營的台獨傾向固無論矣,以“行政院長”吳敦義反向要求對岸“正視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為例,吳敦義不用“中華民國”而用“台灣”,不論是脫口而出或有意做出區隔,都意味著藍營內部存在自我綠化傾向,即慣性襲用綠營的語言而乏自覺。
社論說,胡錦濤總書記最近一次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很明確地提到:在反台獨和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只要雙方良性互動,就能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解放軍談到兩岸互信時卻概括為“一個中國”的原則,也不無制式語言的成分,顯見未能及時吃透胡錦濤對台政策的表述方式和內涵。但在此同時,解放軍聽到了馬英九通過吳伯雄傳話中的一句話,即“累積互信”。且有意加速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並主動先提出撤飛彈的話題。由解放軍釋放善意或比其他部門更具指標意義。
其所呈現的意義更在預告:解放軍對兩岸政策的參與和角色的扮演,將會進一步走向前台。若加上今年六月上旬美國參議員范士丹穿梭兩岸之間,回美國後即放出撤飛彈和停止軍售的話題。解放軍的撤飛彈之說,相信不僅是針對台灣而已。
再就整個東亞局勢論,北京方面顯然有意在黃海軍情告急之際,在台海打開一個向美方釋放善意的窗口。當然也多少係出於美軍航母終未見直駛黃海軍演的一個回應。況且在此同時,解放軍要求美國慎重處理對台軍售,以期創造中美兩軍交往的氛圍。在張弛之間,美方應該會注意到解放軍有意緩解情勢,當然也深知北京在海峽西岸部署千枚飛彈除了對付台獨,也在嚇阻美軍介入。同理,黃海軍演當然也不宜擴大到台海,自不在話下。
社論說,基於戰略部署的整體設想,此番由解放軍釋放善意,當然也在向全世界宣告:台海和平將因此更具穩定性,黃海緊張情勢無論如何都不會是解放軍有意為之。美國和台灣當局當然更應重視此一善意的傳達,並做出有智慧的回應。 |